中国西藏网 >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 生态西藏 > 政策措施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造就西藏碧海蓝天
发布时间:2010-05-07 07:41:00 晓勇 张黎黎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5月,在位于拉萨西北角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内,一群群黑颈鹤、胡兀鹫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一派绿意盎然的原野中相互追逐、嬉戏、玩耍,场景让人多生感慨。

  拉鲁湿地总面积12.2平方公里,占拉萨城区面积的11.5%。这块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也是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对于拉萨来说,拉鲁湿地就是一个巨大的空气净化器和污水过滤器,每年可吸附拉萨市区空气中5475吨尘埃,处理1000万吨以上城市污水,被誉为“拉萨之肺”。

  就像拉鲁湿地保护了拉萨一样,西藏为我国乃至东南亚邻国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安全屏障。据2005年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研究显示,西藏的区域环境水平名列全国第一,区域环境抗逆水平却列第三十一位,这说明,西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保护刻不容缓。

  投巨资保西藏的碧水蓝天

  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提出用5个五年规划的时间,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10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这是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之后,国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实施的又一项重点生态保护工程,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促进西藏各类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维护生态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

  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张永泽说,国务院通过《规划》,安排大量资金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正是出于对西藏生态环境重要性和脆弱性的考虑,更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张永泽说,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西藏出现草地退化、冰川退缩、冻土消融加速等生态问题。旅游、藏医药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有较高的依赖度,也给生态保护带来更大挑战。

  按照《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共包括五项工程:天然草地保护工程,实施退牧还草和鼠虫毒草害治理;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基本建成全区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因地制宜开展森林火烧迹地更新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重要湿地保护工程,全面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恢复湿地植被;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农村沼气、太阳能等工程,优化区域电网和农村电源建设,基本实现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

  按照《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区30%的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25%的草原鼠害将得到治理;农村传统能源替代率将达到60%;重点区域3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和20%的水力侵蚀面积将得到治理;大江大河源头区、重要湖泊、湿地、河谷区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受损状况基本得到遏制。到2030年,自治区的退化草地和草原鼠害基本得到治理,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大幅度提高,大江大河源头区、重要湖泊、湿地、河谷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和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农村传统能源替代,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任重道远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西藏是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和亚洲重要的河源区,并且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正是因为“共饮一江水”,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水资源,与全国人民息息相关。

  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任重道远。

  谈到西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张永泽是这样解释的:“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和高原的良好生态,我国的鱼米之乡恐怕要成为沙漠地带了。”青藏高原的隆起,直接影响着长江流域季风梅雨的发生。江南鱼米之乡因此才避免成为同纬度北非、中东地区那样的沙漠地带。

  碧水蓝天的雪域高原,需要投入这么多的资金实施生态保护?上百亿元的资金能起多大作用?心存这种疑问的人并不在少数。

  作为一名毕业于四川大学水污染治理专业的博士,更作为一名西藏环保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所应担负的使命感,早在2005年,张永泽就在琢磨“西藏生态安全屏障”这件事了。为了论证“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性,张永泽还邀请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专门组成专家咨询组进行相关论证工作。

  专家们达成共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仅关系到西藏本身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西藏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其成为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张永泽说:“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好了,可以避免西藏高原成为沙源地,这对中国乃至亚洲都有重要影响。”

  专项投资让《规划》有序进行

  自《规划》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力度。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切实加大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自今年开始设立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专项投资。

  按照紧紧围绕《规划》目标,突出重点、区域集中、建成后效益能够较为明显的原则,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3亿元的专项资金,计划实施6项工程。其中,在生态保护方面包括:天然草地保护工程中的鼠虫毒草害防治工程、重要湿地保护工程。鼠虫毒草害防治工程将重点在自然条件较好、有水源灌溉条件的区域实施。同时,从今年起,将加大对《规划》投入,全面实施生态安全屏障的3大类10项工程。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2009年底,《规划》中项目共到位投资178301万元。其中,生态保护工程中的天然草地保护工程子项目——退牧还草工程于2008年和2009年已分别到位投资20675万元和21079万元,使2020万亩天然草场得到保护与恢复。该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国家已累计下达建设资金11.5亿元,实施天然草原禁牧围栏2931万亩,休牧围栏2680万亩。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2008年和2009年分别到位投资658万元和1351万元,完成昌都和山南地区森林重点火险综合治理及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2009年到位资金500万元,实施了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重要湿地保护工程2009年到位资金1000万元,开工建设了桑桑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中小水电替代燃料工程2008年和2009年已分别到位投资37480万元和27774万元,完成昌都地区察雅县宗沙、林芝地区墨脱县、日喀则地区亚东等水电站建设,新增和改善了近1.5万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农村沼气工程2008年和2009年已分别到位投资21347万元和15500万元,完成了11个大中型沼气、10个“一池三改”养殖小区和548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使12.4万户农牧民用上了安全清洁的新能源。

  目前,自治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14个、地县级24个,保护区面积达41万多平方公里,占到了全区国土面积的35%,居全国之首。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保护区内受到良好保护。国际动物学界认为,已经灭绝的西藏马鹿在保护区内被重新发现,并且种群在不断扩大。藏羚羊种群数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15万只左右。

 

(责编:小靓)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