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的类乌齐县城所在地“热扎卡”(桑多镇)出发,我们前往曾经的类乌齐县城所在地类乌齐镇。
行驶在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车子没有了以往的风尘和颠簸。打开车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除了欣赏沿途美妙的自然景色外,彩色屋顶的安居工程星星点点地掩映在不远处的青山绿树之间,这样的景象再加上些许白雪的点缀,简直是一副绝妙的画卷,有“人在画中游”的真实感觉,自然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好不愉悦。
不到半个小时,我们便顺利到达了目的地。如此方便快捷的交通,让同行者中此前没到过类乌齐的人,都感到非常意外,与想象中的“大山”(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有着很大差异。
类乌齐虽意为“大山”,但却处于青海进入西藏的交通要道上。也就在这里,60年前发生了一场震惊大山深处的战斗。为了切断防守昌都的藏军主力的西逃之路,十八军154团绕道青海,与青海骑兵支队合兵南进,直插类乌齐。
据类乌齐县县志记载,当时,藏军第七代本(团)在此防守十八军。他们在类乌齐南北山地和镇边的房屋上防守。十八军骑兵支队以五十三师骑兵侦察连攻占南山要点,并向镇东攻击,以骑三连攻取北山,以骑一、二连向镇西攻击。在重机枪和炮火掩护下,骑一连首先突破镇南,防守南北山之敌,边战边退。在骑兵追击下,藏军大部分溃散,躲藏在深山密林中,第七代本(团长)带着百余名残敌向东逃窜。此次战斗,十八军将士们毙伤、俘敌6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
为了弄清当时的一些情况,一大早,我们就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类乌齐镇的尼扎行政村沙堆自然村顿珠拉加家进行采访。
听说我们要来采访,还没有起床的顿珠拉加索性就裹着被子坐在床上跟我们热聊起来。几句简单的寒暄后,我们惊喜地发现,眼前这位已经93岁高龄的老人依然是口齿清楚,思维敏捷。
通过了解,我们得知,顿珠拉加是一位老党员了,1974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提起60年前在类乌齐发生的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老人家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次见到金珠玛米的时候,是在君达村。他们是骑兵部队,从青海那边过来,当时这边有藏军的第七代本(团)驻守,大约有600名藏军。他们听说解放军要过来,就早早地架起了好几挺机枪在这儿准备攻击解放军。他们可能是想利用金珠玛米翻越囊谦大雪山、长途跋涉比较辛苦的劣势,来个措手不及。结果令藏军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支整天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部队,却在解放军的猛烈进攻下,如惊弓之鸟一般四处逃散。”
村里76岁的老人甲永次成补充说道,那个时候,类乌齐的交通非常封闭,虽然这里处在重要的地理位置,但是通往周边的路况非常不好,当时从类乌齐镇到青海的玉树走路需要7天7夜,到囊谦至少也得5天左右,一路上,山路艰险。再加上那个时候路上还有强盗,经过这条路到青海那边的商旅们,经常是心惊胆战,因为路上经常发生人被杀、东西被抢的情况,落个人财两空。
甲永次成老人说起这些的时候,仍然显得心有余悸,因为他就是当年骡帮的一员,也是当时真实历史的见证者。
顿珠拉加老人深有感触地说,金珠玛米打完仗后,就在君达村里休息。当时他看到非常劳累的解放军官兵就蹲在河边喝生水,觉得非常可怜,就招呼他们到自己家喝热水,没想到却被他们婉言谢绝了。“他们从青海那边过来,长途奔波,又打了仗,虽然非常疲惫和饥饿,可他们根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反而送了很多东西给我们。金珠玛米真是菩萨兵。”
两位老人的生动描述,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当时由于道路情况的制约,十八军将士们进军类乌齐时的艰辛,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当时的老百姓对改善交通条件的渴望与期盼。
历史上,为改善这里的交通条件,位于类乌齐镇的类乌齐寺,也曾出资修建铁索桥、木桥、索道,开辟渡口,当地的老百姓也出资出力修路修桥,但效果并不明显。
如今老百姓的愿望彻底实现了。近年来,类乌齐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高度重视改善交通条件,公路网不断扩大。2000年到2009年,类乌齐县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37533万元。至2009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52.086公里,十个乡(镇)均已通车,97.6%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初步形成了由两条国道(G317、G214)为主线,辅之四条县道、数条乡村道路的交通体系。曾经交通闭塞的类乌齐,如今已拥有各型机动车380余辆,年货运量达9万吨左右。
已在类乌齐县工作了十几年的县委宣传部的何淑群介绍说:“公路建设的巨大变化推动了公路运输业的发展。2009年全县拥有各类运营车辆652辆,载重量3200多吨。全县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794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4.1万吨,货物周转量3362万吨公里。在运输能力增强的同时,运输整体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与我们同行的司机师傅才旺兴奋地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到囊谦只需要3个小时,如果车况好一点的话只需要2个多小时,类乌齐县境内的这一段路全部都是柏油路。
才旺师傅的话,解释了我们初到类乌齐县城时发现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在类乌齐县城里,来自青海的车子特别地多,无论是满载货物的大车还是悠闲行驶在干净整洁街道上的小车。
采访就要结束的时候,顿珠拉加老人从自己的枕头下面摸出一张照片来。这是他和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先生的合影。他兴奋地说,以前阴法唐书记来看望他的时候,祝愿他要活到一百岁。按照当地的风俗,如果有大人物的祝愿,他就肯定能活到很大岁数。
是啊,如今,便捷的交通已经方便了当地老百姓出行的条件,同时也给类乌齐的群众带来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在这样的便捷交通条件下,在类乌齐日益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顿珠拉加老人一定能活到一百多岁,类乌齐也将会有更多的百岁老人。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