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 跨越发展 > 基本建设
西藏大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
发布时间:2011-03-31 10:41:00 雷鹏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旁多水利枢纽这一西藏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十一五”时期西藏水利共有19个大项目,截至到2010年末,实际完成投资68.75亿元。共解决1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和改善9.53万人的用电问题,水利支撑农业、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十二五”时期,面对西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水利工作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由于水土资源不平衡,加之缺乏控制性骨干工程,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突出。民生水利建设滞后,农田草场灌溉、农牧区用电和饮水安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逐年增多,水旱灾害频发,防洪减灾能力不足。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配置,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基础设施体系,逐步解决工程性缺水,提高城乡水资源利用水平与保障能力。

  “十二五”时期西藏将全面加强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和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工程,有效解决70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重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增效工程,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0万亩。重视生态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草场节水灌溉,有效保障草地、林地灌溉和植树造林用水。加大边境、边远和高海拔地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城镇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拉萨市城区段达到100年一遇、地区行署所在地城区段50年一遇、县城城区段20-30年一遇防洪标准。

  加快流域综合规划工作,加强重点流域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建成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加强水土流失、生态脆弱流域和大江大河等综合治理和合理开发。

  记者从自治区水利厅了解到,“十二五”时期西藏水利工作将认真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自治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水资源合理开展和有效保护,强化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与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保障防洪安全、通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良好,构建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民生水利保障体系、防洪减灾体系、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和水利管理体系。

  “十二五”时期,西藏将加快民生水利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结合安居工程、生态移民、农林场建设,适当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标准,全面解决农牧民和农林场职工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乡镇集中式饮水水源问题,使乡镇人均供水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围绕粮食安全生产,农牧业增产、群众增收,加大现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加快推进重点县农田水利建设,建成完善的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灌溉保障体系。建设抗灾饲草料基地、草场灌溉供水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扩大农村用电覆盖范围,基本解决农牧区用电问题。

  加快骨干工程建设步伐,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骨干水利工程,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建成重点水利骨干工程体系,满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用水需要。建成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江北灌区,建设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澎波灌区,以及“一江两河”流域雅砻、湘河等中型水源工程。继续实施“一江两河”综合开发。做好尼洋河流域综合开发与保护和藏东南“三江”等大江大河综合开发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启动一两个调控性能高的流域控制水利工程。

  切实加强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建设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以增强城市防洪能力和乡村山洪、泥石流预警避险能力为目标,完善地(市)所在地防洪工程,建成有防洪任务的重要城镇堤防。积极开展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河、年楚河等大江大河治理。加快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完成63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积极开展冰湖灾害防治。

  大力实施水生态保护工程,积极推进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易灾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中部和东部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充分利用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强化水环境监测,建立健全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确保饮用水水源和水生态安全。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国家到西藏都更加关注水利工作,水利改革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特别是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为水利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相信,随着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水利建设发展一定能为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责编:晶晶)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