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的连接西藏电网与西北电网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目前已进入塔架组立的最后阶段。6日在兰州结束的这项工程的冻土基础稳定性阶段分析研讨会认为,在塔架组立阶段,项目在青藏高原冻土区的冻土基础基本稳定,符合施工转序要求,可以开始实施电网的架线工作。
在这次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16位专家和科研人员,从勘察设计到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青藏直流线路工程冻土基础稳定性了讨论分析。
“这次研讨会确认,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中的直流线路工程,冻土区冻土基础基本稳定。”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丁永福说。“目前组塔施工已完成83.6%,即将开始进入架线转序施工阶段。”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继青藏铁路后,中国在青藏高原上建设的西部大开发的又一重大工程,被称为“电力天路”。这项工程起自青海格尔木市,终点到西藏拉萨市,全长1031千米,总投资达到162亿元,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300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高海拔、穿越多年冻土地段最长的输电工程。
记者了解到,这项工程的直流输电线路要经过的多年冻土区为550千米,沿线冻土主要分布有季节性冻土、岛状不连续多年冻土和大片连续多年冻土。
“确保工程冻土基础稳定性,是本工程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质量控制点,是决定该直流线路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整个工程的关键。”丁永福说。
为尽量减少施工对冻土的扰动,国家电网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在施工期上,选择在冬季严寒气候条件下进行冻土桩基施工。在输电线路塔基施工过程中,考虑冻土对外界热干扰的敏感性,采用了遮阳篷、隔热帐篷、铺盖等隔热措施。同时尽量缩短塔基建设的施工周期,严格限定基础开挖面积,做到快速基坑开挖、快速基础浇筑、快速基坑回填,以避免改变冻土区域的稳定性。
丁永福说,为确保线路施工各阶段冻土基础的稳定性,还持续开展了冻土基础沉降位移观测、回冻情况检测、基础稳定性试验及稳定性分析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研讨分析会上,专家们认为,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实施架线转序工作。“这标志着青藏直流线路架线施工即将全面展开。”丁永福说。
2010年7月29日,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正式开始建设,这是能源开发潜力巨大的西藏至内地的首个输电工程。按照计划,这项工程将于年底投产运行。工程建成投运后,除了可把内地的电送入西藏,根本解决西藏冬春季枯水期缺电问题外,还可以把西藏夏季丰水期的富余水电源源不断地送到内地,将西藏的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这是解决西藏电力短缺的最佳办法。工程建成后,将根本解决西藏‘十二五’期间电力短缺问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说。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