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27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以上。除藏族外,这里还有汉、蒙、回、门巴、珞巴等民族和夏尔巴人等。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兄弟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在高原大地上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
民族兄弟情
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至今还流传着该县数百干部职工营救7名汉族打工农民的故事。
2002年12月底,札达普降大雪,交通阻断,7名汉族打工农民被大雪围困。消息传来,县委、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搜寻和救助方案。县长索巴多吉动情地说:“7名汉族同志都是我们的兄弟,要想一切办法救出他们。”营救队伍兵分几路,分头搜寻。当地群众也自发加入到搜寻队伍中。营救人员中,既有年过半百的藏族同胞,也有刚参加工作的回族、蒙古族青年。在茫茫雪海中,他们焦急地寻找了四天四夜,终于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救出了被困的7名汉族兄弟。皑皑白雪刺伤了很多营救队员的眼睛,他们说:为了汉族兄弟的生命,为了民族团结,眼睛受点伤又算得了什么!
西藏有21个边境县、104个边境乡镇,总人口36万多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既是西藏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西藏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促进边境稳定、民族团结,让边境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始终牵动着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的心。2004年,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西藏启动“兴边富民行动”。一年来,国家共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亿多元,安排项目267个,着重用于边境地区和区内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交通、水利、能源、卫生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困扰群众的饮水难、行路难、照明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初步得到解决。错那县浪波乡村民顿珠高兴地说:过去我们是夜晚不出门(没电),白天不出村(没路),天天围着山村转。现在,我们的眼睛亮了(通电),出行方便了(通路),视野开阔了(通广播电视),共产党亚古都(共产党好)!
军民一家亲
从羌塘草原到雅砻河谷,从边关哨卡到珞巴村寨,西藏高原到处传颂着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的感人故事。
“是解放军救了我全家!”时隔4年,那曲地区申扎县牧民吉确说起往事仍十分激动。2000年12月,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带领医疗队到藏北普查,发现吉确一家5口竟有4人患先天性心脏病,经过反复上门做工作,吉确一家同意做手术。看着术后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的吉确和3个女儿,牧民们信服了。2000年以来,西藏军区总医院为农牧民做心脏手术共免除费用1800多万元。他们还采用先进的超声乳化法,使上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驻藏某部政治部主任马舜尧含泪告诉记者,今年正月初三一大早,刚刚值完夜班的他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打开门,他怔住了:他对口帮扶的米林县东多乡村民卓玛带着女儿拉姆赶了20里山路来给他拜年了。卓玛左手提着酥油茶,右手拎着一只鸡,12岁的小拉姆一手拿着一个苹果,小手冻得通红。
安多县的患者顿珠从西藏军区总医院出院时说,医院免费治好了我的病,我不知怎样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就让我给总医院、给共产党唱一首《一个妈妈的女儿》吧: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边陲享关爱
在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快民族地区特别是区内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800多位珞巴村民永远不会忘记:是共产党让他们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是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和藏汉等各族人民的帮助,使世世代代贫穷的珞巴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近5年来,国家为南伊珞巴民族乡下拨各项发展资金400多万元,为全乡3个行政村改善了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为35户群众新建了住房。去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2907元。
地处中尼边境的聂拉木县樟木镇的夏尔巴人不会忘记:是国家和自治区投资近千万元,汉藏兄弟齐心协力帮助他们修建公路、架设电线,完成整体扶贫搬迁等17项工程,使樟木这个边陲山村变成了闻名遐迩的边贸城。
墨脱县的8000多位门巴、珞巴族乡亲永远不会忘记:广东、福建援藏干部筹资1900万元,为他们修建了1.2公里长的全县第一条环城公路;筹资300多万元,为墨脱修建了农贸市场。墨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许晓珠感叹地说:“在祖国大家庭里,墨脱的门巴、珞巴族群众感到无比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