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环保面面观
发布时间:2011-04-13 16:37:00 罗布次仁 拉巴次仁 中国知网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生态环境在发展中得到有效保护,如今,西藏正在努力构筑宏大的世界屋脊生态安全屏障。据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介绍,多年来,拉萨一直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拉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保证

  西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起步于西藏和平解放后,1951年西藏刚刚和平解放,为了揭开青藏高原奥秘,促进西藏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中央政府就组织“政务院西藏工作队”,对西藏土地、森林、草场、水利和矿产资源进行科学考察和评价,提出了科学开发利用的意见,从而开启科学认识、主动保护和积极建设西藏生态环境的进程。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百万翻身农奴以从未有过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浪潮中,全面建立改善落后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同时,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使西藏实现了千百年来从被动适应自然,进入主动改造自然的质的飞跃。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伴随着人民民主政权各方面工作的开展纳入议事日程,得到组织上的保证。

  1975年,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1983年正式成立自治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此后,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政府及政府各级部门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地方法规、政府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使西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中央投巨资保护西藏的碧水蓝天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这里是南亚、东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然而,这里生态十分脆弱,地方财力有限,因此,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资力度也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西藏的发展不断加大。

  1990年,中央批准实施了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的“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努力改善农牧民生存的生态环境。政府专门制定了在荒山、荒坡、荒滩地区植树种草实行“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政策,鼓励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和种草,保证了人民群众在改善生态方面应有的权益。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中央政府的关心、全国人民的支援,使西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新的阶段。

  2001年7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西藏自治区干部大会上指出,“搞好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于改善西藏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大力气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首次明确了西藏的重要生态战略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十届人大四次议上指出,“要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实施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工程,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这片碧水蓝天”。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1月引日召开的国务院第167次常务会议研究《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时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西藏环境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项目建设中落实环保措施,爱护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切实保护好西藏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用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十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用于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资达24亿元,实施了拉萨拉鲁湿地、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管护工程和那曲中部草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建设工程。

  2007年国务院批准的180个西藏“十一五”规划项目中,仅生态环保与建设的项目占23个,投资达到64.2亿元。为了保护环境,西藏禁止发展造纸、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工业,并积极开展企业污染治理。

  据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介绍,“十五”期间,西藏共关闭了水泥生产线9条、小钢铁厂5家、小造纸厂4家。截至2007年,西藏共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污染防止,实现了污染企业的达标排放。

  为有效保护柴薪消耗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去年在西藏12个县建设农村沼气1.48万座,沼气池产气率基本达到100%,使7万多农牧民用上了清洁的沼气能源。西藏累计推广太阳灶10万多台,建设太阳房、阳光温室、太阳能热水器12万平方米,拥有近400座太阳能光伏电站。西藏光电设施总装机容量约9000千瓦,占西藏总装机容量的2%。通过推广利用清洁能源,有效保护了农牧区植被。

  “只要是影响生态环境的开发项目,哪怕是挖金子我们也不干!”时任西藏自治区主席的向巴平措说。

  从2008年1月1日起,西藏在全区范围内全面禁止开采砂铁(含其他重砂矿物)资源,这是继全面禁止开采砂金资源后的又一项保护高原碧水蓝夭的重要举措。而早在200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便发出公告,宣布自2006年1月1日起在西藏自治区内全面禁止开采砂金矿。

  “十一五”,国家投入100多亿元资金构筑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根据规划,这一项目涉及2006年至2010年期间包括天然草地的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人工种草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共3大类14项工程。

  西藏依然是世界上最圣洁的“净土”

  “我们既不能用牺牲环境来加快发展,也不能用停止发展来保护环境,”时任西藏自治区主席的向巴平措一语道破了西藏处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西藏提出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尽管西藏的工业化水平较低,但为了保护西藏碧水蓝天,自治区政府始终坚持慎重发展工业的原则,在发展工业中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绝不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填补空白而盲目上马项目,禁止发展高耗能污染企业,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藏医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绿色、特色产业。

  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西藏始终把保护雪域高原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严格落实环保审批权。目前,西藏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90%,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较好地落实了“环保第一审批权”。

  在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中,仅环保投资就达15.4亿元,青藏铁路建设还填补了我国大型工程建设中环保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迁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区移植草皮……如今,青藏铁路这条“绿色巨龙”被游客称之为“生态之旅”。

  正是在这样的科学发展理念下,西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据统计,目前西藏共建立了2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2个,保护区面积达40.8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居全国之首,使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已建设的自然保护区内得到很好保护。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长江上游的江达、贡觉、芒康3县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7.2平方公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2695万亩,解决农牧区120万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同时,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意识已深深地扎根在高原,人们从改善周边生活环境做起,从绿化庭院、街道、城市环境,到建设人类活动集中的河谷地带及各主要公路沿线绿色走廊、植树造林等成效显著。

  到2007年,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22434公顷。西藏的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从20世纪50年代不足1%,上升到目前的11.3%,对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有关部门监测,由于人工植被增加,西藏的风沙天气明显减少,如目前拉萨比30年前减少了32天,日喀则比30年前减少了34天,泽当比30年前减少了32天。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就是为了改善西藏人民的生存条件,如今的西藏,不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动物多样、植物繁茂,是名副其实的“香格里拉”。

(责编:心雨)

责编:丁丹 范凡  设计:陈红  制作:洪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