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灾后重建的关键年,也是三江源工程实施的关键一年。仅玉树地区生态工程的投入就将超过2.7亿元。”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晓南在此间对新华社记者说。
李晓南曾在玉树工作13年,目前同时担任青海省生态保护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青海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规划、项目、资金管理协调组副组长。
他介绍,这2.7亿多元将用于实施封山育林22万亩,治理沙化土地7万亩,重点湿地保护20万亩,治理黑土滩35.7万亩,并继续为牧民群众建设养畜设施。
“虽然这些工程项目并不是灾后重建项目,但是也要和灾后重建相结合。”生态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的,要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青藏高原区域内生态的总体改善。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草原地区。这里山川纵横,河流密布,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此,因而有“三江源”之称;长江、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因此这里又被称为“中华水塔”。
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在这一区域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斥资75亿元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一期工程将于2012年完成。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玉树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李晓南说。
根据中国国务院印发的《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生态迈上新台阶”是玉树灾后重建的五大目标之一。
规划规定,灾后重建要与三江源、隆宝自然保护区规划相衔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将规划区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适度重建区和综合发展区。
去年玉树“4·14”强烈地震的发生,给三江源地区尤其是玉树地区的地下水、湖泊、重点生态区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为了消除这一影响,震后一年来,仅玉树州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就达到4.55亿元。治理沙化土地14.65万亩,实施重点湿地保护14万亩,黑土滩治理21.73万亩,封山育林21.13万亩,同时还为4894户牧民群众建设养畜设施。
对一些生态移民社区,青海省政府的创业扶持资金投入3000万元,于2010年启动了15项后续产业项目,今年还将继续实施。
记者获悉,玉树灾后重建项目中,用于生态环境恢复的资金有5.1亿元,主要用于实施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土地整治和灾害防治等四类项目。
“这在各项目的规划中就有所体现。否则环评过不了,项目也就没法实施。”李晓南说。
2011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关键年。随着重建大幕的拉开,“绿色重建”“低碳重建”的理念日益彰显。玉树灾后重建和三江源的生态保护携手并进,一路同行。 玉树州州长王玉虎说,玉树地震重建伊始,如何在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为当地政府和援除此之外,青海省还组织援建单位举办重建期间环境保护知识讲座。要求企业制订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方案,提高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在今年重建即将全面展开之际,玉树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玉树灾后恢复重建期间重点从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土地整治、灾害防治等四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生态保护工作。
“要把科学重建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改进完善建材供应机制和监管机制,努力降低重建成本,走低碳重建之路。”王玉虎说。
记者在玉树地震灾区一些重建现场看到,施工过程中,建筑砂石料厂的选址避开了湿地、耕地及优良草地;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取料场、油库及生活营区等占用土地上的草皮进行了及时移植。
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长孙发平说,三江源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把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于玉树灾后重建的始终,建设和生态保护并重,美丽的新玉树一定会成为“生态玉树”“绿色玉树”。
(责编: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