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自治区旅游局获悉,“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西藏旅游开发将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据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玛旺堆介绍,“十一五”期间,西藏积极推进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和修复水土流失面积150.34平方公里。2009年初,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计划投资155亿元,实施3大类10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截至目前,共到位国家投资25亿元。据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张永泽介绍,“未来20年,西藏将着力开展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环境质量保障体系、人居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能力保障体系七大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开展了生态补偿研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全区65个县1.5亿多亩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范围;开展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工作。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1个,植树造林172.1万亩,防沙治沙64万亩,退耕还林58.5万亩,退牧还草5911万亩,有效保护了重要的生态区域。“十一五”期间,拉萨市把构筑城市绿色环境作为己任,逐步构建点、线、块、面、环的多层次绿化体系,努力改善城市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目前,拉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共绿地10.26平方米。据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马胜杰介绍,到现在,西藏已经累计推广太阳灶39.5台;风光互补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20千瓦;太阳能集中供暖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在无电地区建设了121座光伏电站,而且建设了光伏组件电性能测试平台。西藏已经成为全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省份之一。“十一五”期间,西藏投入6000多万元,共治理沙漠化土地64万亩。实施了藏东南防沙治沙、山南地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工程,拉萨、日喀则和泽当的扬沙天气每年分别减少了32天、34天和32天,基本解除了狮泉河镇受风沙危害面临搬迁的威胁。2009年公布的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西藏森林面积1462.65万公顷,居全国第5位;活立木总蓄积22.73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5.24%,居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11.91%。西藏自治区落实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补偿资金5988万元,开展和落实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项目14个。西藏已经建立了47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到了41.37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4.47%;保护区的建立使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在过去5年里,根据环保部门的统计,西藏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资金达到10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多。从西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5年来,国家对西藏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资金投入达2.7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