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中国海南三亚的夜晚凉爽宜人。在临海搭起的舞台上,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艺术家们用乐音表达出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美好心愿。精彩的演出,真挚的情感,深深感染着出席晚会的各国领导人和观众。
几小时前,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这里成功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重申“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声音,通过世界各大媒体向全球传播。
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新兴市场国家合作蓬勃发展,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倡导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引领全方位外交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指出,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倡导“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过去10年,中国就是沿着这样的道路走过来的。
2005年4月22日,在雅加达亚非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丰富内涵。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引下,中国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全面推进。中国的建交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个增加到171个,形成“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
“中国外交真的是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说。
“你不要紧吧?”2010年11月6日下午,中国国家元首同一名意外坠马的葡萄牙骑兵真情拥抱,让世界人民感受到大国领导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在人类共同面临新问题新挑战的关头,中国同国际社会同舟共济,携手应对。
从2008年11月起,中国参加了历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中国不仅成功保持自身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致力于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改革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为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