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军队减少员额100万。以百万大裁军为标志,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从此转到了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这是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来来往往的参观者总会被这样一张照片所吸引——1985年6月4日,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伸出一根指头,宣布“中国军队裁减员额100万”。
这一瞬间,被新华社军事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了下来——一根指头与100万,就这样定格在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史册上。
回忆起亲眼见证的这一幕,拍摄者吴森辉说:“20多年过去,我清楚地记得小平同志此时的自信、决断与胆略。”
在冷战阴霾依然笼罩世界之时,整个国际社会都感受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谋求和平与发展的真诚愿望,开拓精兵之路的政治气魄。这表明,继全党工作中心实行转移之后,这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开始了面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在百万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并非简单的大裁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说。
与裁军相同步,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随着陆军集团军的组建,陆军中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队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的关键一步……
从人员素质的历史性飞跃,到编制构成的精干高效;从常规武器的长足发展,到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共和国同步发展的人民军队,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迈出坚实步伐。
上世纪90年代,以冷战结束和海湾战争爆发为标志,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争夺高技术质量优势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焦点。
放眼世界,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既是对‘量’的要求,更是对‘质’的要求。”党中央、中央军委下决心解决影响和制约军队战斗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对体制编制进行深刻的调整改革。
1997年9月,在百万大裁军的基础上,军队裁减员额50万;6年之后的2003年9月,再次裁减员额20万。与此同时,我军领导指挥、管理体制和部队编成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高技术军兵种不断加强。
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必须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走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之路,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从总部机关到各军兵种,从基层部队到科研院所……全军掀起高技术战争战法研究热。科技强军,科技兴军,成为全军官兵共同追求的目标;学高科技,用高科技,练高科技,在全军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