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数百万医生队伍中,共产党员群体堪称中流砥柱。他们爱民为民,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用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仁心仁术济苍生
生命高于一切,人民利益至上,这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从医境界。
在甘肃省玛曲县,有一位扎根草原40多年的医生王万青。1968年,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来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当得知玛曲县是甘南最艰苦荒蛮的地方时,他便主动提出:去玛曲,死也不后悔!
在草原上,王万青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曾飞马奔到放牧点,抢救一名窒息昏迷的女牧民;他曾趴在牛粪堆上,为大出血休克的产妇实施胎盘剥离术;他曾在夏窝子中彻夜不眠,抢救心衰的新生儿。在担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藏牧民有了健康档案,在玛曲县首开先河。在玛曲县人民医院任外科主任期间,他主刀或主持参与颅脑、颈、胸、腹、骨、妇产、五官科等各类手术数千例。
无论是在遥远的乡村,还是在繁华的城市,都有这样一批淡泊名利、心系百姓的好医生。
2008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手术室里,一台高难度的颈椎手术接近尾声。细心的护士突然发现,主刀的骨科副主任马庆军脸色苍白,身体摇摇欲坠。医护人员迅速将马庆军扶到手术室外进行急救。一阵急促咳嗽并剧烈呕吐后,马庆军渐渐清醒过来,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休息一下就行!这台手术还没做完,还差一个钉子没固定好!”经检查,马庆军身患肝癌。
住院手术之后,马庆军很快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多年来,他对待患者十分耐心,常常是边画图边解释,一天下来口干舌燥。有些外地患者赶不上他的门诊,他就利用业余时间为患者诊治。为了给经济困难的患者节省住院费用,他常常在晚上为他们做手术,后半夜才能回家……
以赤诚的大爱坚守岗位,用仁爱之心铸就“医魂”,这就是党员医生的精神境界!
勇闯禁区创奇迹
攀登医学高峰,既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情感。
“能用学到的技术为人民解决痛苦,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追求。”这是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的肺腑之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吴孟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他提出的“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他创立的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世界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他完成的第一台肝癌切除手术,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创新,是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类战胜疾病的强大武器。在西藏军区总医院,李素芝就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共产党员。
刚到医院时,李素芝曾遇到一个18岁的藏族姑娘,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入院没几天就去世了。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国外专家曾经断言,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做心脏手术是不可能的。但李素芝说:“为了千万个小卓玛,一定要去闯一闯这个‘禁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