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信念的火炬——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剪影
发布时间:2011-07-01 08:51:00 余晓洁 周英峰 新华网

  “有了党的好政策,民营企业才有了新发展;做好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我们企业的凝聚力才更强。”在28日中央外宣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对“党务工作”的意义如此解读。

  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90年来,正是一代代百折不挠的党务工作者,高擎着信念火炬,引领着广大党员,建设国家,服务人民,不断创造辉煌。

  为理想信念,他们从不言悔

  “经济吃亏,精神富足”,“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快乐的事情坚持做”……这是一个普通社区党务干部的信念,对这个信念她从来没有动摇过、后悔过。

  这个人,就是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文绍英。

  2009年3月,朱沱镇港口社区党总支书记职位出现空缺。当时,文绍英事业顺利,从事的工程承包项目每年可轻松赚得数十万元,即使去电脑培训学校当副校长月薪也有5000多元。

  然而,文绍英却做出了在许多人看来有点“傻”的选择。在社区干部群众的期盼中,她毅然放弃了高薪收入,投身于社区工作,当起了一名事多、钱少的社区干部。

  当选党总支书记后,文绍英每天都挤出时间“泡”在书本上、互联网上,学习党建理论和吴仁宝、沈浩等优秀基层干部的事迹,钻研电脑技术和网络管理方面的技能。

  文绍英把一腔激情释放到社区工作上。她白天当书记,晚上当“编辑”,开设了“港口社区”党建专页。她挨家挨户走访,及时解决党员遇到的困难,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党员凝聚起来。

  为帮助社区党员群众学到一技之长,文绍英自筹资金20余万元,购置电脑33台,在每年可收入3万多元租金的自家门店,办起了“港桥职业技能培训部”,免费提供电脑操作等培训。

  社区没有充裕的收入来源,电脑培训部每月的水电费、维护费,都是由文绍英夫妇的积蓄和朋友的赞助来支撑。一年多来,已免费培训450人,其中120人走上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社区的老党员李华去世,文绍英自筹资金,为其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并主动担负起照顾李华遗孀的责任。这,不仅感动了社区群众,也感动了李华远在浙江老家的亲朋好友。

  文绍英以“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情怀,对弱势群体倾注了大量精力。她拿出自己的积蓄,并四处奔波募集资金,带动34名党员干部群众创办了港桥社区“爱心之家”,资助了170名贫困学生。其中,21名考上了大学,10多名走上了工作岗位。

  十年的“爱心之旅”,几乎花光了文绍英所有的积蓄。为了节省日常的开支,原本追求时尚的她,如今连衣服和化妆品都很少买,还经常穿着一条带补丁的裤子。

  文绍英的所作所为,社区的一些同事和群众都很难理解,认为她的确“有点傻”。可文绍英却说:“我虽然在经济上‘亏’了,但在精神上却‘赚’了。”

  不计得失报酬,只为理想信念,始终忠诚党的事业,始终心系困难群众,这不是文绍英独有的选择。

  ——作为癌症患者,承受着18次化疗的巨大伤痛,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

  ——始终坚守在工程现场,连卧床多年的老母亲去世都没能去送一程的天津城投建设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焦莹;

  ——在防汛救灾中昼夜奋战在一线,顾不上家中受灾、父母年迈的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党委书记林海涛;

  ……

  这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但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责任编辑:丁丹  设计制作:洪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