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富口袋 又富脑袋——一个基层党组织的“幸福观”
发布时间:2011-06-29 08:39:00 沈汝发 申铖 新华网

这是福建省南安市蓉中村村民在演唱南音(2010年11月10日摄)。
这是福建省南安市蓉中村村民在演唱南音(2010年11月10日摄)。闽南山区的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是一个既不靠海又没有矿产资源的小山村,如今却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6万元。钱口袋鼓起来了在农村不算新鲜,让人感到新奇的是,这个村有各类学校十多所,有“国家级”图书馆,与大名鼎鼎的东方歌舞团签有文化共建协议,每年还举办“文化节”…… 这一切全因为蓉中村有一个先进的基层党组织。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这是福建省南安市蓉中村住宅小区(2010年5月24日摄)。
是福建省南安市蓉中村住宅小区(2010年5月24日摄)。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闽南山区的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是一个既不靠海又没有矿产资源的小山村,如今却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6万元。

  钱口袋鼓起来了在农村不算新鲜,让人感到新奇的是,这个村有各类学校十多所,有“国家级”图书馆,与大名鼎鼎的东方歌舞团签有文化共建协议,每年还举办“文化节”……

  这一切全因为蓉中村有一个先进的基层党组织。

  “统筹共建”让村民口袋鼓起来

  几年前的蓉中村却是一个“烂摊子”:全村2700人,土地面积仅一平方公里,资源匮乏,财力薄弱。

  2000年,李振生当选村党委书记。他上任后,充分发挥“借”的艺术,采取城乡统筹共建的方式,与福建省电力公司、省农业银行等21家单位、企业共建,为蓉中村发展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起步的时候要靠输血,但最终还要靠造血。”李振生说。蓉中村党委经过研究制订了“工业兴村”战略,要求村党委成员带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上。

  李振生和同伴创办了福建莱克石化有限公司,从一家年产值不到3万元的小厂,发展为年产值3.5亿多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在莱克石化的带动下,村党员干部带头办厂,带动其他村民创办企业。

  据蓉中村党委副书记李斯权介绍,村里规划建设了占地63亩的蓉中工业园区,相继兴办了家具厂、轴承厂、五金厂、印刷厂、纸箱厂、工艺品厂等10多家企业,解决村民就业500多人,年增加村民收入500万元以上。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李振生说。如今的蓉中人,办企业、搞养殖、跑运输……经济发展有声有色,全面超过泉州市宽裕型小康村标准。“预计到2015年,村人均纯收入可以达到3.2万元,比去年翻一番。”李振生底气十足。

  记者在蓉中村看到,村容干净整洁,水泥路直接通到村民家门口,家家户户基本都住上新楼房,100多户村民购买了小轿车。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些年,为了企业和村里经济的发展,村党委和党员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几乎没有休息日。“让村民生活幸福,就要让他们的口袋先鼓起来,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李振生说。

责任编辑:丁丹  设计制作:洪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