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孝在野外进行测绘工作 黄宝峰摄
王明孝,不折不扣的跋涉者,几乎一年四季“在路上”。
这位干了26年野外测绘的老兵,翻越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200多座,蹚过河流1000多条,足迹遍及戈壁大漠、雪山高原,18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7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心系大西北
1983年,本来有能力考上国内名牌大学的王明孝,在高考志愿书上郑重填写了“解放军测绘学院”。这位从河西走廊小山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面对老师和同学的不解,只说了一句话:“从军报国是我的梦想。”从此,与党的军事测绘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的王明孝,就把大西北作为自己履行使命的征战之地。
军校毕业第二年,王明孝就随队进入山高林密的阿勒泰地区,执行首测友谊峰海拔高度任务。时值6月,阿勒泰山深处依然天寒地冻。王明孝发起高烧,坚持作业。在翻越异常陡峭的果戈习盖达坂时,王明孝被前面失足摔下的一匹马撞倒,向陡坡下滚出10多米,幸亏被一块巨石挡住,才没有掉下悬崖。靠采野果、挖野菜、捞鱼虾充饥,他们扛着仪器成功登上友谊峰,测量出海拔4374米的准确数据,改写了前苏联专家上世纪50年代测量的4469米的标高。
在26年野外测绘中,王明孝向生命禁区冲击,向身体极限挑战,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虽九死一生,但忠诚不改。王明孝先后8次放弃调往总部、军区机关和科研单位的机会,一直坚守在基层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