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施工线路都在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极端温差最大接近70摄氏度。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青藏联网工程施工人员所要面对的。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靠着坚强的信念,在极限和挑战中,架设着一条“电力天路”。
青藏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在“世界屋脊”上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输电工程,总投资162亿元,在西宁、格尔木至拉萨之间架设1774公里的输电线路,从而结束西藏电力孤岛的历史。
虽然已是六月,但当记者来到青藏联网施工现场时,这里仍下着冰雹,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放线,这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一年。而去年刚开工时,四川籍外协工曹广贵还为工程能否如期完工担心着,由于受不了恶劣环境,他的小队就有20名外协工下车后,连行李都没打开就走了。
虽然有医疗和后勤的保障,工资也很诱人,但是最严重时,每个标段流失的外协工就达1千多人。而曹广贵却选择留了下来。
张洪兵就是感动曹广贵留下来的党员之一,这位成都汉子,在青藏高原已经待了十多个月。
在曹广贵的眼中,这些党员就是不一样,不仅关心他们,而且在施工中,处处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
因为感动,曹广贵不仅留了下来,而且还萌生了入党的想法。
丁燕生作为青藏联网工程的副总工程师,他原本的岗位应该在北京,但是责任让他选择留在了青藏高原。
高原冻土的大面积开挖是个世界级难题,去年九月,在海拔4500米的五道梁施工现场,基坑刚一开挖,在阳光的照射下,冻土迅速融化,基坑周围开始不断坍塌。
塔基如果毁了,就意味着随后线路的规划全部要重新调整,在连续五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丁燕生一直和抢险队员们在一起,刺骨的寒风、不断袭来的高原反应,让很多工人体力不支,而丁燕生,扛不住了,吸口氧又接着指挥,终于将险情排除,保住了基坑。而这样的技术抢险,丁燕生就遇到了不下20次,他和他的技术团队还在冻土回冻等方面提炼了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性的成果。
今年十一月份,这条西藏人民盼望已久的输电线路将竣工投产,它将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责编: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