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回忆起韩慧瑛告别时的任何细节,没有人相信她一去不回还!2010年7月3日,韩慧瑛因病情日重不得不离开玉树高原,所有人只是将之视作一次寻常远行。
当远行成永逝,告别成诀别,这无声一去,让人无法释怀!
韩慧瑛,藏族女儿,青海省玉树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她的生命定格于48岁。这位白衣天使的生命,浸透着党的女儿的热血与忠诚、战士的无畏与壮烈。
两个多月,以救护车为家——生命交换生命,走向最后日子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发生时,饱受过敏性紫癜、高血压、心脏病、黄疸型肝炎、腹水折磨的韩慧瑛,正在千里之外的西宁接受治疗。她当即把点滴拔下。半小时后,她已经踏上返回高原的艰辛路。
“地震后通讯中断,上午9点钟左右,信号一恢复,我就接到了韩院长的电话。她说,你们撑着,我在返回玉树的路上了。她一边询问玉树和医院的震情,一边紧急部署应急任务。”医院副院长严进才告诉记者。
驱车800多公里,当晚10点多,韩慧瑛出现在全院职工面前。
“一见到她,我们就有了主心骨。”旦周拉毛医师说。
指挥会诊救治、组织转移伤员、抢运医药器械、卸载救灾物资、走访慰问职工、设立简易食堂、布置灾区防疫、落实重建项目……从未有过的灾难,给韩慧瑛和同事们无法想象的考验。从回到玉树那一刻起,韩慧瑛没有了自己。
在她的紧急部署下,地震当天州人民医院疏散患者、家属、职工500多人,无一伤亡。震后3天内,全院共救治伤病员3400多人,转运重伤员400多人。经过她不辞辛劳的奔走努力,全院工作短时间内基本恢复常规,与济南军区方舱医院实现对接,医院重建规划得到落实,职工生活渐趋正常……
“她自己也是灾民,没有了家。两个多月时间内,她一直住在又破又冷又挤的救护车上,救护车就是她的家。哪里有困难她就会在哪里。一次次爬危楼、进危楼……人们只要找院长,就一定找得到。”
“这么困难,她都是带着笑容,不断鼓励大家。透过救护车的窗户,经常看见她一个人在里面吊着瓶。过敏性紫癜对饮食很苛求,但是她吃不上蔬菜,营养跟不上。”
——同事们这样描述韩慧瑛留给世间的最后身影。
长时间在极为恶劣的地震环境下,在身心交瘁中超负荷工作,对于本身罹患重病的韩慧瑛来说,结果可以想见。
6月底,韩慧瑛过敏性紫癜再度复发。7月初,多种疾病并发导致韩慧瑛出现昏迷状态,不得不转往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第二天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随后紧急转送北京治疗。8月23日凌晨,韩慧瑛因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
“她一进院,就被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脏出现衰竭症状。过度劳累是病发诱因,而且耽误了治疗最佳时间。”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于国英介绍,“转院去北京时,她不愿意,说是‘太远了’。我知道,她是觉得离玉树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