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广播电视局的一名普通记者。他的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国内23家媒体争相报道,互联网上有关他的事迹已达1800多个网页。他先后获得河南省第二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平顶山市十大杰出青年、感动鹰城人物、建市50周年模范等荣誉。
新闻作品46次获奖 4次采访险些送命
今年40岁的张朝岑30岁以前是农民,因为他的执着和坚韧的追求,靠自学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1995年他被破格录用为鲁山县广播电视局正式记者。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张朝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心无旁鹜,几乎把身心都献给了这项事业。他没有正规大学文凭,却创造了令许多科班生无法企及的成就,新闻作品46次在国家、省、市获奖,其中《宁肯吃苦挖荒山,不占集体一寸田》获全国地市报奖、《追寻高原的白云》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奖,《驻村的日子》获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新闻工作才学会驻村好新闻奖等。10余年来,他除完成本台的工作任务外,还对外发稿2600余条,连年来是平顶山市县级电视台对外发稿最多的记者,曾被专家们称之为“张朝岑”现象。
鲁山是全国贫困县,张朝岑所供职的电视台条件差,设备简陋。他采访用的摄像机是其它电视台早已淘汰的N19000家用机。就是这样的条件,张朝岑却取得了不凡的成绩,靠的是敬业和勤奋。在张朝岑的头脑中,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基本上没有节假日概念,算上加班,他每年的工作日都超过365天。重担抢着挑,名利往后让,为自已钟爱的事业,几乎达到了拼命的地步。为此,他也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采访中4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04年12月22日夜,鲁山县四棵树乡华石山上一老农被风雪所困,昏倒在雪地里。民警上山救人,张朝岑随行采访。因上山需要翻越10公里的深山小道,何况当时雪大风寒,领导们劝张朝岑不要上山,把人救下山一拍即可。视新闻如生命的张朝岑决不放过这难得的现场采访。深夜一点,他随同救援民警下山时,在一个拐角处,不慎滑倒,向山下滚了100多米,幸被两棵大树绊住,才没有跌入深谷中,他身上多处受伤,在医院治疗3个多月才康复,至今还留下了腰痛腿痛的后遗症。这些危险,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都是他出于对职业的热爱和执着,而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就是因为这种执着,他拍摄的多条(部)电视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反映驻村工作的专题片《驻村的日子》被平顶山市委组织部作为党员电化教材广泛学习,并受到了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赞扬。专题片《老党员、老功臣》在平顶山市引发了党性教育的大讨论。
两个特别的荣誉证书 22笔深情的爱心捐款
在张朝岑众多荣誉证书中,有两个最为特别。一个是贵州省大方县达溪镇给他发的“达溪镇荣誉公民”荣誉证书。2005年,在贵州支教的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事迹报道后,深深地感动了张朝岑,为了寻求他心中的崇高精神,他只身一人自费到贵州拜见了徐本禹。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西部群众严酷的生存条件。在大方县达溪镇大湾村,那里老百姓缺水贵如油的现状深深地震撼了他,他果断作出决定,拿出自己的2.4万元稿费为当地群众建了30座水窖。
张朝岑的精神感动了平顶山人,许多人内心深处的善良因素被调动起来,先后有2万多人自发捐款13万余元,为大湾村建起水窖167座,当地人把这些水窖称为“河南水窖”,并刻碑纪念。平顶山人的义举改变了大湾人祖祖辈辈到八公里外背水的历史。
另一个是鲁山县尧山镇四道河村给他颁发的“四道河村荣誉村民”荣誉证书。四道河村过去是个极其贫困村,村中的画眉谷风景优美,老百姓想靠旅游开发摆脱贫困,但没有能力。2003年12月,群众找到了张朝岑,希望他能帮一帮,张朝岑经过考察,决定尝试新闻扶贫。他既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策划者,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发动群众义务劳动,一年内40多次深入景区拍摄资料,向外推介,多方呼吁,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在极短的时间使画眉谷名扬中原,成为河南省的一个知名景区。如今,画眉谷的老百姓靠旅游走上了致富路,年人均收入达7000余元,家家建起了漂亮的楼房,当地的老百姓为了感谢他,接纳他为荣誉村民。 2007年8月15日,身患骨癌,家贫如洗的鲁山县第一高中学生张磊磊收到了张朝岑的500元捐款。在他的倡议和带动下,社会各界共捐款5万多元,共同拯救这个不幸的家庭。这已是张朝岑第22次为弱势群体捐款了。作为一个记者,张朝岑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记录者,更多的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每次采访,他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都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2000年8月,在张官营镇采访一个考上北京大学而又交不起学杂费的学生,他脱口而出答应捐款2000元,因为手头没有现钱,第二天,他贷款兑现了诺言。经他资助的学生有的已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考上了研究生。几年来,他先后资助了16名贫困学生和贫困群众,6次为公益事业捐款。也许有人会问,是张朝岑有钱么?事实正好相反,他的月工资只有581元,全家的总收入也只有1500元,家中还有很重的负担,至今还住在很简陋的房子中,生活也很简朴。张朝岑用来资助别人的钱都是靠自己辛苦积攒的稿费。张朝岑出身农民,因为经历了贫困和苦难,养成了他同情与悲悯的情怀,宁肯自己受穷也要帮助别人,这就是一个基层新闻工作者的朴素情怀。
(责编: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