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王瑟
28年,一位风华正茂的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成了两鬓染霜、腰背微驼的汉子,执著地做着同一件事。
28年,不管风吹雨打,严寒酷暑,他始终戴一顶礼帽,提一个包,穿行在昆仑山下的村落。
28年,没有讲台,没有讲稿,略带沙哑的嗓音,成为新疆和田地区各族群众最爱听的声音。
28年,和田地区7县1市86个乡镇1383个村庄都留下他的足迹,每年平均宣讲100多场次,累计听众近70万人次。
28年,他记下了近200万字的学习笔记,起草了近50万字、1尺多高的宣讲提纲,编写了《民众必读》、《无神论教育读本》等10多部理论著作。
28年,和田地区群众送给他许多尊称:“政策使者”、“当代阿凡提”……而他最喜欢的名称是:“大个子老师”。
他是新疆和田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区文联主席、中宣部表彰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他叫米吉提·巴克。
“用农民的语言说出来,他们才容易接受。”
“市场经济是什么?就是把种地和巴扎对接起来。巴扎上什么好卖我们就种什么。”
“国家就像我们的家,家人有矛盾,不团结,就过不好日子,富不起来。”
“我们和田交通有多发达?你站在路边,抬手挠头,立即就会有几辆出租车停下来,告诉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去北京也行……”
米吉提·巴克宣讲中说的话,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每当听说米吉提·巴克来村里了,群众的第一反应是:“大个子老师”又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了。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前来,将会场挤得满满的。
1996年7月,米吉提·巴克到洛浦县洛浦镇博西坎特村宣讲“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稳定发展”。宣讲中,闻讯赶来的村民越围越多,本来能容300人的场地挤了600多人。场地挤不下,有的村民就爬到围墙上、树杈上,最后村委会屋顶都爬满了人。年末,地区检查组到这个村考核测试,农民政策知晓率高居全地区榜首,扶贫工作排名全地区第一。
“理论只有走近百姓,贴近群众,为群众服务,才有生命力。”米吉提·巴克说。他在宣讲时讲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我是农民的儿子,和你们一样……”一下子就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有人说,农民不喜欢开会,灌输教育已完全过时。米吉提·巴克却说:“农民群众非常渴望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只不过他们不喜欢照本宣科讲大道理、喊大口号。对农牧民宣传党的政策之前,我们要深刻理解党的各项政策,要贴近他们的生活,用农民的语言说出来,他们才容易接受。”
“他从没有说过一句伤害农民的话”
来到和田,随便找几个农民问:认识米吉提·巴克吗?
“认识认识,我们还听过他的讲课呢!”人们抢着回答。
2008年,米吉提·巴克来到皮山县皮亚勒玛乡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讲。面对这个乡干旱荒漠气候的特点,他这样说:“现在巴扎上石榴最好卖,我们这儿又特别适宜种石榴,所以,这里的市场经济就是种石榴。大家回去都种石榴,市场经济就发展了。”
这个乡99%的农民由此种起了石榴,逐步打造出享誉国内外的驰名商标“皮亚曼石榴”。如今,这个昔日的“要饭乡”一改十年九荒的落后面貌,人均收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80元,上升到2010年的1.2万元。
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乡诞生了。皮山县藏桂乡希尔村农民木热艾合买提至今还记得米吉提·巴克说的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还要靠自己。木热艾合买提靠自己的双手,科学育肥,2009年育肥牛羊收入2.4万元,2010年收入达到2.7万元。
“我听米吉提老师讲过5次课,记住了三句话: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二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明白了三个理儿: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洛浦县拜什托乎拉格乡65岁的妇女布合里其汗说。
“我们全村农民不仅喜欢听他宣讲,而且喜欢他这个人。他语言诙谐,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从没有说过一句伤害农民的话。”墨玉县奎牙乡阿鲁村70多岁的爱国宗教人士阿布来提·买提赛依提说。
“同样一件修路的事情,有些基层干部动不动就说,修路必须完成,不按时完成就罚款。而米吉提·巴克不是这样,他讲国家对农村的投入,讲农民生活的改变,让我们明白要致富先修路的意义,明白这是修德积福、造福子孙后代的善事,让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阿布来提·买提赛依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