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
时间: 2011-05-09      姜万川      来源: 中国西藏网


风雪弥漫

  阳春3月,正是内地轻风拂面,春暖花开的好时光。在青藏高原,依然是风雪飘飞、天寒地冻。

  3月中旬,我跟随一位老西藏下乡。沿着澜沧江源头逆流而上,一路风雪弥漫,翻越重重雪山,宿营海拔4000多米高山,喝雪水啃干牦牛肉,深入农牧民群众家庭,接受着高原风雪的洗礼,感受着冷彻筋骨的别样滋味。

  一路驱车前行,这位担任昌都地区主要领导职务的老西藏给我讲述着下乡的故事。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父母亲下乡,出发前都要带上一小包水果糖。那时的糖果很稀罕,干部自己家里的孩子也不能随便吃上。干部下去也没什么专门的宾馆招待所之类,而是借宿在农牧民帐篷、泥巴屋子中,这小包水果糖,就是专门给给房东家的孩子准备的。

  那时西藏县乡基本都不通公路,下乡去就全得靠骑马。起早摸黑赶几天,干部还没到村里,老百姓就远远的来迎接来了,牵马的牵马,铡草料的铡草料,喂马的喂马,那股热情劲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而现在下乡,车屁股一冒烟一会就到了,但人家对你是爱理不理爱来不来。为什么?关系生疏了......这位老西藏说到这些显得有些失落。在今年,以及今后数年,西藏自治区和昌都地区的数万名干部都将下派,全部轮流进驻乡镇,入住村庄,与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干工作,如果大家都能像以往的老干部那样做,情况一定会有很大改观的,基层工作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的。说到这里,老西藏的话语充满了自信。

  
糌粑是主食

  我们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则巴乡,乡干部们正在手忙脚乱地做饭。这里有地区机关的几名下乡派驻干部。一位叫岑燕的女干部,孩子才三岁多,她将离开温暖的家庭在这里工作两年。乡里没座机,也没法上网。前不久,大雪封山,唯一的移动电话信号中断了十几天。家里无法与她联络上,都以为她出事了。丈夫哭泣着赶到县城,可距离乡里还有很远很远,还得翻越两座大雪山,正准备找车下乡时,手机信号突然通了,电话中一家人是哭成一片。“下乡是人生难得的锻炼!” 岑燕向我们表示,她将坚持到底努力把各项工作干好。

  
下乡的另外一道食物——风干牦牛肉

  吃完我们自带的凉菜和蔬菜后,乡干部们只能煮面块给我们填肚子了。美其名曰藏式面,其实就是半生不熟的汤汤水水,还好肚子争气,没出什么问题。夜间,我和老西藏抵足睡在窄窄的小条床上,头晕脑涨,一夜都听到窗外的呜呜风声和汪汪狗叫。

  下乡路上,行驶在险峻的路上。触景生情,老西藏讲了前不久,他拜访几位离休的老将军时谈及的修建川藏公路的细节。

  川藏线,东起四川成都,西至雪域拉萨,全长3176公里,沿途攀越21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横跨金沙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14条。61年前,人民解放军第18军先遣队壮别佛都乐山,进军西藏,川藏线的修建也同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激流,冰川、泥石流,“十步藏险情、百步埋忠骨”,要在世界屋脊上开辟这么一条公路极其艰难。在高原缺氧严寒地区,如何加快修路进度呢?部队决定就地雇请藏族同胞帮助修路。可解放军沿途进村宣传,却没有人敢来报名。为什么,原来这些藏族老百姓大都是头人、土司家的奴隶,没经过允许,自己哪敢出来干活。经过与一些进步头人、土司协商,解放军终于请到了一些藏族同胞来干活。藏族同胞对很多工具与筑路知识都不懂,解放军和内地工人就手把手教他们。由于运输困难,有时主副食供应不上,战士们只好去挖地老鼠、吃野菜。但对待这些藏族民工,伙食团总是千方百计给他们粮食吃。

  过了一段时间了,该发工资了,解放军把沉甸甸的“钢洋”搬了出来,藏族民工却没有人敢接。这时那些头人、土司都出来了:这些都是我的人,这些工钱同样也全部都是归我们的!解放军立即与这些头人、土司谈判,反复做工作,最后确定的分配比例是:三七开,藏族民工分得大头。当解放军把沉甸甸的“钢洋”发到那些藏族同胞手中时,整个公路工地沿线沸腾了。

  没有巩固的基层政权,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西藏反动势力叫嚣的是“让解放军进来吧,把他们冻死饿死困死在西藏”, 在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条件下,人民解放军却牢牢站稳了脚跟,解放了全西藏,把公路修通到了拉萨,靠的是什么呢?老西藏说,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们强调,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发动和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也是在任何时期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牢牢铭记的宝典。

  山高谷深,春来江水绿如蓝,金沙江在其间缓缓流淌,与金沙水拍云崖暖的磅礴气势截然不同。经过长途颠簸,我们来到了与四川白玉县接壤的克日乡,长长的金沙江就是四川与西藏的分界线。整整一个乡只有区区800多人,人少地薄收入低,但森林茂密出产松茸,每年产量有几万斤。松茸的出产时间很集中,就那么二十来天左右,去年当地的松茸只卖三四块钱一斤。我们听了都扼腕叹息。老西藏满怀期待的望着我说,能不能想想办法,给老百姓增收,把这些宝贝保鲜销售到你们内地去呢?

  这里手机信号是靠天吃饭,信号站用的是太阳能,白天赶紧打电话晚上则信号全无。进农家,慰问群众,考察基层,在乡里呆了两天后,老西藏让我去乡政府结算费用。没想到一会他又对我说,不用了,我直接给他们。他数了一叠钞票,放在乡干部手中,“三千块钱,你看够不够?”乡干部愣住了:“书记,哪要这么多生活费啊?”“在乡里干工作不容易,你们再添点钱培育些核桃苗,将来金沙江边全是核桃林,该多好啊!”老西藏满怀希望地说。

  下乡路上,时而寒风狂啸道路迷茫,时而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一路风雪,一路颠簸,一路倾听,一路见证。下乡路上,苦乐相伴,感动与感悟同行。(本文作者姜万川 ,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 重庆电视台记者)

  (责编:心雨)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证 0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