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文章

才旦卓玛:雪域高原上的天籁之音

发布时间:2010-09-02 08:46:00   来源:中国西藏网

艺术家--才旦卓玛
艺术家--才旦卓玛

  她曾经是农奴的女儿,她的歌声却影响了几代人,她不仅是六十年代人的共同记忆,她更把喜马拉雅的音乐血脉传续给了无数后辈,她就是雪域高原上的天籁之音——才旦卓玛

  上世纪60年代,藏族姑娘才旦卓玛第一次高唱《翻身农奴把歌唱》时,这洋溢浓郁藏族风味的歌曲让所有内地人为之震撼,迅速唱响祖国的大江南北。半个世纪以来,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少数民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国内外亿万观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艺术家,她的歌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希望的曙光照到了雪山

  1937年,西藏重镇日喀则的一个农奴的家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虽然当时农奴的家庭生活十分困苦,但父母还是希望这个女孩能够像仙女一样美丽长寿,于是就用藏语中的“长寿仙女”为她取了名字——才旦卓玛。才旦卓玛的父母常年为农奴主种地,全家人常常连饭都吃不饱。才旦卓玛14岁那年,希望的曙光终于照到了雪山上。1951年,解放军部队进驻西藏,日喀则也实现了和平解放。部队刚到达时,才旦卓玛和广大藏胞一样,由于听信过歪曲的宣传,对解放军很恐惧,但她亲眼看到解放军对人民好,宁可饿着,不抢、不吃人民的东西,宁可冻着也不占百姓的房子。于是当地的藏族人民和解放军渐渐地亲近了起来。

  才旦卓玛说:“部队一进来,他们开始说解放军来了以后,肯定抢东西,大家开始都有点紧张,结果后来都觉得什么动静也没有。然后我们去打水,看到他们那个样子可辛苦了,对我们的教育是很大的。他们是真正来帮穷人的。”

  加入部队文工团

  当部队文工团来到日喀则的时候,从小喜欢唱歌的才旦卓玛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个时候比较喜欢唱歌,有的时候放羊、放牛,自己喜欢在外面唱。后来部队的文工团住的离我们家比较近,他们唱歌、跳舞,我觉得非常羡慕。就想我有那样的机会多好,就是在心目中这样想。”才旦卓玛说。

  让才旦卓玛没有想到的是,很快她就在青妇联的活动中得到了登台的机会。她那得天独厚的嗓音,更使得文工团的同志决定招收她入团。正当她考虑是否加入文工团的时候,西藏团委组织青年代表赴内地参观,她立刻报名参加,并随着参观团把北京、上海、武汉及东北等地走了个遍。这次的经历让她大开眼界。才旦卓玛说:“回到家后,父母看到自己觉得整个人都变了,又白又胖,衣服这么好,从来没穿过的衣服都穿了,父母觉得解放军和共产党真的是好人。然后他们就说文工团也招人,后来我就参加了,家里也同意我去参加。”

  就这样,少年时的愿望终于实现。21岁的才旦卓玛成为了文工团的一名歌唱演员。不久,才旦卓玛被选派进入陕西咸阳的西藏公学里学习。按特长,才旦卓玛被分在声乐班学习声乐。在这里,才旦卓玛开始认识汉字,并学习到基础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迎来了她人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机遇。

  进入上海音乐学院

  才旦卓玛说:“半年多以后,上海音乐学院就办了一个民族班,其他学生好招,就是西藏的不知道到哪里去招,后来他们听说在咸阳有一个西藏公学,他们就想看看试试,就派了两个老师来招生。”

  按照老师的要求,才旦卓玛唱了几支歌。她知道,自己除了唱歌,基本理论不行,文化水平也不够,但上海音乐学院的这个班是专为少数民族开办的。因此,她幸运地踏入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大门。“本来上海音乐学院,像我们这样的人是进不去的,完全是共产党对我们少数民族的关怀和帮助。”才旦卓玛这样说。

  从青藏高原来到黄埔江畔,才旦卓玛这个年轻的藏族女孩看见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可同时,这也是她人生中幸福与艰难并存的一段特殊岁月。才旦卓玛告诉记者:“刚到上海的时候,确实有点不太适应。为什么不适应呢?因为语言不通,我们和老师都语言不通。老师很好的,其他学生也是很好的。他们也觉得因为是少数民族地区来的,各方面都照顾的很好。但是语言不通,心里非常难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一见到老师,像个很慈祥的母亲一样,非常温暖。”

  这位王品素教授带给了才旦卓玛很大的影响。藏族歌手的嗓音高亢嘹亮、悠扬婉转,有着自成一派的特点,如果按照常规去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就得改变才旦卓玛原有的发声习惯。在王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努力,才旦卓玛终于练就了一副委婉、洪亮、具有浓郁藏族韵味的好嗓子。才旦卓玛说:“老师觉得完全按照汉族统一的方式那样教,我不太懂,于是老师开始学藏文、藏话,在给我练声的时候就用藏语。比如说‘太阳出来——’这个,声音上出来的不是很好,然后你用藏语说‘尼玛夏九’,它就不一样,一下子喉咙里头都松弛了。”

  1963年,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从雷锋的日记中找到的一首诗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经过上海歌剧院的作曲家朱践耳谱曲,成为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当时的首唱是歌剧院的歌唱演员任桂珍,歌曲录制完毕后,很快就在上海各大校园的广播当中广泛唱响。才旦卓玛说:“我听了几次,觉得这个歌可真好听啊,要是我能唱出来该多好啊。老师说,你怎么想唱这个歌啊。我说这个里头好多词像我自己想对党说的话,都在里面说出来了,所以我想唱这个歌。”

  随后,在当年的“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才旦卓玛充满感情演唱了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引起了轰动,并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时间,“才旦卓玛”这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被更多的中国人所认识。

  参加《东方红》演出

  翻开才旦卓玛的画册,几代领导人和她拍的照片格外醒目。那激动的情景,那温暖人心的话语,虽然已定格成历史,但是,在才旦卓玛的记忆中,却仿佛是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清晰。

  “毛主席第一次接见是在1956年,我跟随西藏青年参观团出去的时候。当时毛主席非常热情,握着手,非常温暖,非常感动。然后,朱德、刘少奇、周总理他们都来了,我们都见面了。”才旦卓玛动情地说。

  1963年,国家筹备庆祝国庆15周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当时才旦卓玛正在参加一个大型歌舞演出,周恩来总理看过以后,对才旦卓玛的演唱很是欣赏。于是,被选中的才旦卓玛作为从西藏走出来的第一代歌手来到了北京。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与观众见面。才旦卓玛在其中演唱的《百万农奴站起来》,以一个翻身农奴儿女的深情和高亢优美的歌声打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这时东方歌舞团向才旦卓玛发出了邀请。

沉痛悼念阿沛·阿旺晋美同志
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
用镜头和车轮感受西藏——徐振欧
纪念张经武同志诞辰100周年
阿来重述《格萨尔王》
蓝志贵西藏摄影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