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文章

藏族女军医京萨:孜孜追求 把美丽带人间

发布时间:2010-07-07 11:03:00   来源:健康报

  她,像一朵绽放在西藏之巅的雪莲花,无论多么寒冷,总是芬芳无限;她,像一个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挑山工,无论多么辛苦,总是脚踏实地;她,像一头耕耘在农间地里的老黄牛,无论多么繁重,总是无怨无悔。

  她说,她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其实,正因她的平凡而体现了她对医疗事业的忠诚与敬业,奉献与博大,执著与追求,让无数患者记住了她的名字—京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一位普通而平凡的藏族女军医。

  初衷不改: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30年前,京萨高中毕业。作为一名藏族女孩,不但有窈窕的身材,娇美的容颜,又能歌善舞,这些独特、优越的条件,可供她选择的机会很多。家人、老师、朋友劝她要么报考西藏地区的院校,离家近好照顾多病的母亲,要么报考民族和舞蹈院校,将来能有个大出息。但她从小就喜欢“金珠玛米”,喜欢做一名“金珠玛米” 医生,凭着这份朴素的感情,毅然选择并考取了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

  1983年京萨毕业后,她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要求分配到解放军总医院一附院工作。

  报到的前一晚,她几乎整夜没有合眼,想到了在烧伤整形科实习的那次难忘的经历。

  那天,急诊送来一个全身烧伤面积达95%、Ш°烧伤面积达90%的男病人。对于一个刚来医院实习的年轻女孩来说,第一次看到手术台上这个创伤裸露、不堪入目、散发着难闻气味的病人,顿感羞涩、恐惧,她连正面看一眼伤者的勇气都没有,躲到医师的身后,紧握双拳,额头上渗出一层冷汗,竟全然忘记了自己来这里干什么。手术后,她两腿发软地走出手术室,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时任科主任的朱兆明去安慰她,鼓励她,讲他第一次见到烧伤病人时,也是害怕得好几个晚上做噩梦,有一次还哭出声来,吵醒了家人。

  当晚,京萨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在烧伤病人面前做了胆小鬼,毕业后,我要勇敢地做一名烧伤整形医生,用自己的医术换得病人坚强、健康和美丽。”烧伤整形科因其极富专业特色,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病情变化快,很多医师都不愿意做烧伤临床医生,和她一起来到医院的同事们也对烧伤专业“心有余悸”而退避三舍,即使分到了烧伤科,这些年也差不多都相继离开了,有的调离,有的转业,有的改行,但京萨不改初衷仍默默地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而且一干就是26年。

  孜孜追求:我把美丽带人间

  京萨所在烧伤整形科是我国组建最早的现代烧伤学科之一,是全军20所重中之重学科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京萨初来乍到,正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春日煦暖之时,也是科里发展处于待兴之时。当时,缺人才,缺专科人才,更缺女性专业人才。京萨的到来,无疑给这个科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了消除实习期间留下的那个“阴影”,她只要一有时间,就翻看科里手术资料和病案录像,还利用休息时间到自然博物馆看人体标本,还买来很多恐怖片,关起门,拉上窗帘,有意识在“惊恐”环境中练“胆量”。

  随着胆量的增加和临床实践的增多,加上大学期间打下的坚实的医学理论功底,她很快成为了科里的技术骨干。

  2006年5月28日,在扑救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的3场特大森林火灾中受伤较重的34名武警官兵送抵该科。时已升任副主任医师的京萨,深得盛志勇院士、柴家科主任的器重,让她参与专家、教授们救治方案的研究与实施救治。

  救治批量伤员是对医生的最大考验,烧伤救治的“黄金时期”在6小时之内,当时伤员虽已从烧伤地紧急运抵,但已是第三天,而且伤情不断加重,增加了救治难度。时间就是生命。伤病员到达的第一时间,京萨就和专家、教授们与死神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在10多天的时间里,京萨一连参与做了 21台(次)手术,他们凭着高超的医技,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京萨和专家教授们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手术不久,有一位危重伤员,几次出现心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症状,血色素、血氧饱和度持续降低,且伴有大量浆液从气管插管处涌出,每次参与抢救都在3、4个小时以上,有一次,抢救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点,伤员才转危为安。

  俗话说:医乃仁术,大医精诚者,不但要技术精淇,更重要的是要有仁爱之心。在京萨眼里,病人都是自己的亲人,没有亲疏远近之分。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一视同仁,腰缠万贯与一贫如洗同样对待,总是热情接诊每一名患者。

  一次一位因意外火灾面部烧伤达65%的外地农民患得,虽经当地医院救治,但鼻中隔严重损伤塌陷溃烂久治不愈,致使算涕和浓血不时外流,还散发着一股腥臭味,几经周折找到京萨医治。京萨全然不顾这些,欣然接诊,扶下身子细心地给患者伤口清洗消毒,仔细地检查伤情,制定方案,并亲自为这位农民患者做了手术,患者感激不尽。

  淡泊明志:宛如平常一段歌

  一个人一年不为名利所动,可能能做到,如果20多年始终都不为名利所动,一般人可能很难做的到,京萨的胜人之处就是一般人做到了不一般,她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功名利禄。

  2006年年终评奖时,有同事说她这一年,参加了批量伤员的抢救,手术量、救治率在科里很突出,应该给她请功。可她却说,我只管给病人治病,自己立功的事从没有想过。她常说,治好病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名最大的利。几十年来,她没有因为自己的名利向组织和领导提过任何要求,也没有和同事闹过别扭。比她晚来7、8年,年龄小她10几岁的同事,先她晋升副高职,她没有为此影响工作。2006年,时已44岁的她才晋升为副高职,当晚她在笔记中这样感言:我虽然评上了副高职,但自己在学术研究,课题攻关,特别是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要向前辈们学习,继续努力,攀登高峰。

  她的业绩和医术卓尔不群,她在处理烧伤后畸形及先天畸形、器官缺损、体表肿瘤等高难度病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俗话说,人出好名不用吹。近年来,随着她的整形美容技术的日益精湛,名声也不胫而走。多家合资整形美容医院以重金“挖”她,她均婉言谢绝,继续坚守着她日复一日的那份工作。

  随着医疗行业的激烈竞争,一些医疗不正之风逐渐蔓延,送红包、拿回扣、开高价药等等。每每想起这些,京萨都痛心痴首。一位电伤患者为争取到早点手术,家人悄悄在你办公桌里塞了2000元红包。发现后,她不但没有收取,反而及时安排手术,患者感激不尽。

  对于要回扣、拿红包等一些医疗单位里的顽疾,京萨却说:“钱在我眼里有三张面孔:医院叫它‘效益’,病人叫它‘红包’,我叫它‘良心’。只有把病人的利益当尺子,心里装着病人、想着病人、爱着病人才能是一个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医生!”

  医者至诚:涓涓心泉清又纯

  京萨常说,是医生就要对得起患者的生命相托,忠实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是军人就要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把领导的关爱传递到最需要帮助的人。京萨就是这样一个人。

  从事烧伤整形美容工作26年来,她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但件件小事之中蕴含着不平凡,无论是在手术间做手术,还是在病房间巡诊,无论是做一名普通医师,还是升任副主任医师,她一心只想着病人,她最在乎的是做好每一台手术。

  2005年3月,一位因拒绝男友求爱而被泼硫酸毁容达75%的青年患者,在一家医院救治后,从遥远的新疆辗转数千里,慕名来找京萨做整形美容手术。她根据这个患者面部轮廓和灼伤走向,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给她制定了十分详细的手术方案。术前,她来到这个病人的床前与她沟通。整整一个半小时,这个病人几乎问了一大堆问题,而她耐心、细致地一一回答。

  该医学解释就用医学解释,该美学解释就用美学解释,该心理学解释就用心理学解释。

  患者们都喻她,京医生医高之处就在于她有两把刀,一把是医治身体创伤的“美容刀”,另一把是抚平心灵创伤的“美容刀”,一旦没有手术,她就来到病房,拿起她的第二把心理“美容刀”,和病人谈话、沟通,化解病人的心理疾痛。

  有一次,内蒙一患者邻居3岁的孩子玩打火机不小心引燃了被子,全身烧伤达65%,当地医院救治后,面部留下了“网状型”的疤痕,这位患者的邻居听说京医师医术高明,也和她聊了起来,还把孩子带到北京请她“妙手回春”。

(责编:南卡)

沉痛悼念阿沛·阿旺晋美同志
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
用镜头和车轮感受西藏——徐振欧
纪念张经武同志诞辰100周年
阿来重述《格萨尔王》
蓝志贵西藏摄影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