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至美公路情——西藏养路工人先进事迹报道
发布时间:2011-04-25 09:39:00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什么样的爱,才是最高尚、最无私的爱?对事业,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西藏养路工人爱的最高境界在于无私奉献,这样的爱,难道不是人类最崇高的爱?这样的爱,难道不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吗?

  西藏养路人对公路养护事业的爱,来自于他们对伟大祖国的无比忠诚和热爱,来自于“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高度责任感,来自于养路工人们代代相传的公路情,有了这样的爱,任何艰难险阻都算不了什么采访中,我们走访了青藏公路当雄养护段

  26女子工区、雁石坪养护段女子道班的女工们。想当年,在全国交通战线赫赫有名的加加养护段“铁姑娘班”,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只有16岁。她们远离家人,常年生活在海拔4800多米的道班上。没有工具,她们就从自己家里扛来铁锹、镐头;没有房子,她们就住帐篷里。男工友能干的,她们照样干,而且干得比男工友还好。盖房子、架小桥、修涵洞,全是自己动手。每当回忆起往事,已经退了休的“铁姑娘班”班长普赤依然充满激情:“那时候,全班4个人只有一个念头:听党的话,把路养好!养好了路,就是为社会主义、为现代化建设作了贡献。”“铁姑娘班”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公路养护系统掀起了一股“学加加,赶加加”的热潮。

  而如今,在西藏高原贯通南北、纵横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上,当年“铁姑娘”的身影处处可见——

  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那曲班戈公路段模范妇女道班的9名养路女工,在全国劳动模范、班长娥色的带领下,常年累月战斗在海拔47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在工地,她们娇弱的身躯要承担连普通男性也难以承受的繁重体力劳动,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回到家后,她们还要负担大量的家务劳动。尽管如此,在完成养护工作任务的同时,她们每年还要超额完成1公里的小改善工程;

  被誉为“道班雪莲花”的日喀则公路管理分局聂拉木公路段65道班优秀养路女工扎勇,扎根公路养护事业20多年,爱路胜过爱自己的家。1997年9月,一连几天的滂沱大雨引发山洪,一块巨大的岩石被洪水冲到路基边,堵住了涵洞口,洪水很快就漫到了公路上,眼看着一场洪水冲毁公路的惨剧就要发生,扎勇奋不顾身地第一个跳入齐腰深的泥水中。在她的带动下,同志们也纷纷跳进泥水中。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涵洞,保住了路基;

  青藏公路当雄养护段26工区的20名女工,提出“车行千里保平安,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护路誓言,连续13年创下了12项养护指标全部达标的优异成绩,成为高原“生命线”上的一支巾帼标兵……奋战在西藏各条公路的养护队伍中,女子养路工占了一半以上。大部分女工承担的,都是最苦最累的体力活。养护公路,她们从来不输给过铁骨铮铮的男工友;爱护公路,她们更是细致入微。桔红色的标志服,遮盖了她们花季般的青春年华;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把她们的皮肤晒得如同古铜般又黑又亮;长年的辛苦劳作,使她们的双手变得粗糙,结满了老茧;童年时绚丽多彩的梦想,如今已经凝结成护路保通的坚定信念。正如一位养路女工在诗中描写的:“一把十字镐描绘的月色星辰/一段水泥沙石搅拌的青春/如今那群桔红色的修路人/在时间和空间的栖息地/放飞畅达的信鸽。”

  高原的路,因为有了养路女工们母亲般的爱,才变得畅通无阻;而西藏公路养护事业,也正因为有了她们,才变得更加伟大。她们,是万里高原交通大动脉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是什么样的一种激情,使我们的养路工人几乎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高原的公路?

  西藏养路人对公路养护事业的爱,来自于他们对伟大祖国的无比忠诚和热爱。青藏线上的养路工人们说:“在唐古拉山脚下,长眠着17名筑路勇士的英灵,他们是在1983年青藏公路黑色化改造时牺牲的。为了青藏公路的畅通,国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国人民给予了大力支持,道班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如今,党把保障这条‘大动脉’畅通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养不好路,对不起烈士。”与青藏线养路工人语出一辙的还川藏线上的养路工人们,他们说:“3000里川藏线,每一个路碑下,都掩埋着一具烈士的忠骨。高原的路,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更是巩固祖国西南边防、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养好路,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爱路,就是爱国。”

  西藏养路人对公路养护事业的爱,还来自于他们“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高度责任感。林芝地区交通局的职工说:“西藏的公路,运输的是经济,运输的是发展。”战斗在西藏高原一线的公路养护工人们心里非常清楚,到目前为止,西藏大部分的进出藏物资运输和客流仍然是靠公路来完成的,公路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不管什么时候,任何情况下,在养路工人的心中,保障公路的畅通,是高于一切的责任。

  青藏公路是西藏连结祖国内地的一条重要运输通道。随着1985年青藏公路改造成二级黑色路面和三次大规模整治的完成,这条公路承担了绝大部分进出藏物资的运输任务。青藏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后,青藏公路又承担起为铁路建设运送物资的重任。为此,自治区交通厅下达了“青藏公路是西藏的生命线,管好养好青藏公路事关全局,至关重要,青藏线公路要保证绝对畅通”的“死命令”。被视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平均海拔4000米,最高路段达5321米,常年冻土路段760公里,途中要翻越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唐古拉山、申格里贡山等10余座大小山脉和40余条河流,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5摄氏度,最低时达到零下40摄氏度。

  1991年,那曲地区连降大雪,青藏公路近50公里的路段被大雪覆盖,路面积雪厚度达到50多厘米,有的路段竟厚达80厘米。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何等壮观的抢险保通场面:那曲公路段的职工来了,家属来了,待业青年来了,就连八、九岁的孩子,也拖着竹筐来到工地上。推土机上来了,拖拉机上来了,段上所有的养护机械都被调到了抢险最前线。在抗雪保通的5个日日夜夜里,他们吃的,是沾着雪花、冻得干硬的馒头;实在坚持不住了,就用雪水擦一把脸。雪,不停地下着,可是我们的养路工人,没有一个人离开,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排除险情,让路畅通!5天,仅用了5天时间,长50公里、平均厚达1米的积雪,就被全部清除了。事后,有人评价说,这是公路抗雪保通史上的一个奇迹!

  西藏的养路人,就是以这样深沉的爱路情怀,强烈的责任意识,忘我工作的高尚品格,创造了人类公路养护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高原养路人对公路养护事业的爱,同时又来自于养路工人们代代相传的公路情结。青藏公路26工区工区长德庆卓玛说:“我们是公路的女儿。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跟着父母,在公路上成长。父母亲养路,我们就在公路边玩耍,或帮父母捡石头。那时候,过路的人都喊我们‘小道班’,我们不但不生气,而且打心眼里感到骄傲和自豪。”

  坐落在山南地区曲松县与加查县之间的布唐拉山曲松养护段35道班,驻地海拔4000多米,养护线路最高点海拔4950米。冬季,山上每年积雪期长达3个月以上,积雪平均厚度在1米左右;夏季,冰雪融化,公路严重翻浆。1998年春天,呼啸的寒风卷起鹅毛大雪搅得周天寒彻。35道班的养路工人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中,奋战了近一个月,保障了道路的畅通。可是有谁知道,常年工作在这里的道班工人当中,竟有一半是临时工!他们每月领着600元的工资,却无怨无悔地承载起如此艰辛的负重。道理也很简单,他们中间有许多人,是西藏交通人的后代,自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养路铁锹的那天起,他们就与公路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布唐拉山漫山遍野迎风怒放的杜鹃花,凝聚着一种特有的气质,那是献给高原养路工人爱的生命礼赞!

  这,就是高原护路人的爱。正因为有爱,我们的养路工人,才会对西藏的公路养护事业爱得如此深情;正因为懂得爱,养路工人的奉献之情,才会如此的动人心弦!

  有爱,就有付出。在冰雪茫茫的千里青藏线,在阴雨绵绵的川藏公路,在尘土飞扬的中尼公路,我们看到一支支由养路工人家属组成的、没有任何报酬的“编外”养路队伍,他们,是高原养路工人最大的付出

  这是一份来自西藏高山道班工人的体检报告:2003年和2004年,自治区公路管理局曾先后两次安排1886名养路工人进行体检,结果发现,80%的养路工人患有高原性心脏病、窦性心律过缓、脾脏增大、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等高原性疾病。由于长时间的过度操劳,许多工人的血色素达到20多克,远远高出了普通人13克的正常值。

  有爱,就会有付出。为了西藏的公路养护事业,他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许多人甚至付出了自己的健康。然而,这一切,摧不垮养路工人钢铁般的意志。一位带病坚持工作的养路工人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老呆在家里,真不是滋味。还不如到工地上和工友们一起干活,唱着歌,反而觉得什么病都没了。”朴实的话语,流露出的,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高原养路工人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婚姻是人生大事,可是有多少养路工人,都已经是三十好几的人了,如今依然是孤身一人。不是他们不想成家,而是工作实在太忙。更何况,西藏的大部分工区、道班都建在高山峡谷,平时难得见到几个人,要找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又谈何容易?四道梁工区唯一的女工央珍,27岁了,还没有男朋友。我们问她想不想找个对象,她说:“想!可是工区里每天工作一样多,就是有了朋友,也没时间谈。”是啊,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她一直坚守在工地上,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她的时间全都花在了公路上。

  “一个人工作,全家受累”,这是养路工人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

  采访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支特殊的养路队伍——他们从来不领取一分钱的报酬,但却和养路工人们一道,常年累月地在公路上养路护路。这支队伍,是由养路工人的妻子、丈夫和子女组成的“编外养路工”。

  长相英俊并显得几分精明的格达,过去是一个生意人,在雁石坪公路段的几个工区卖些小百货,每个月好歹也有几百块钱的收入。2002 年,他与12工区的养路女工小辛草一见钟情,第二年,两人喜结良缘。婚后,格达见妻子天天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实在不忍心。于是,格达也穿上了标志服,扛着铁锹,每天和妻子一道上班、一道下班,成为12工区的一名“志愿”养路工,生意自然而然地也就搁下了。用格达自己的话说,他这是“嫁”给了养路工人。在12工区,像格达这样“编外养路工”一共有6人。每天,男家属们和工人们一起到工地上养路,女家属们则留在家里,给工人们做饭,打扫工区的环境卫生,帮助工区放牧、挤奶。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是女工扎西曲珍的丈夫巴才,从1980年开始他就帮助妻子“义务”养路,一直到现在。我们见到巴才时,他的言谈举止与养路工人们没有任何区别。

  44岁的安多县牧民达尔基,为了帮助妻子达娃养路,把家里的牛羊全部托付给了亲戚,孩子也送回了安多父母家。只是每年的冬天,他才回家看看。9年过去了,村里不少人靠发展牧业致了富,而达尔基依旧是老样子,家里的牲口一年比一年少。亲戚让他回去,他说,现在养路任务这么重,我怎么能说离开就离开呢?

  不管是冰雪茫茫的千里青藏线,还是阴雨绵绵的川藏公路,仰或尘土飞扬的中尼公路,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数十名养路人在路基边、在路沟上埋头苦干着,他们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工区工人的人数,他们都穿着养路工人标志服,我们分不清他们中间哪些是养路工,哪些是养路工的家属。这些“编外养路工”,没有任何的报酬,可是他们无怨无悔,他们爱自己的亲人,也像自己的亲人们一样爱着公路,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养护着公路。他们,是养路工人最大的付出。

  有人说,每一个成功的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男人或女人默默的付出。在高原养路工人的背后,是一群默默无闻、甘愿做出牺牲的人。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的养路工人才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有爱,就有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尽管养路工人中有许多人没有坐过飞机,没有去过成都、北京。可是他们也同样有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无论是哪个工区、哪个道班,无论工人们居住的条件是好是差,在每一个养路工人的家中,我们看到的,都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在气候稍好点工区和道班,窗台上、院落里总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散发着沁人的花香。工人们喜欢看电视,喜欢唱歌,喜欢体育活动。每到节假日,女工们还会精心地打扮一番。毕竟,这里是养路工人的家啊。

  养路为业,道班为家,以苦为荣,苦中有乐,这是养路工人们对道班生活的理解,是我们的养路工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当“铺路石”的生动写照。

  壮哉!世界屋脊上的养路人。

 

(责编:蓝调)

责任编辑:徐言 陈臣 设计制作:洪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