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船的演变
发布时间:2001-03-01 10:45:00 更堆 西藏民俗

  西藏高原上行船历史的起源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目前尚无确切的说法,在藏文史料上,吐蕃时期开始在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上有行船历史的记载。据《莲花生传》载:莲花生曾乘马头木船渡过雅鲁藏布江来到桑耶寺……。桑耶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壁画中也有记载。由此可以推断行船历史年代早于壁画时代和文献记载,以下分别介绍(马头木船、牛皮船)的造形、结构,大小用途功能及它的演变过程。

  一、马头木船据现有资料初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方形船,中期均为长方形木船,晚期尖角长方形木船,到现代改为电动圆底长方形木船。1、早期马头木船,根据石泰安著《西藏的文明》书插图中的马头木船造形,以马头为标志的正方形木船,船身四周外壁镶有铁皮装饰图案,船身后半身左侧有一进出的门,划桨在船尾木台左右两边,马头后部插有风马旗杆。此船可能不是大型木船,只容纳约20人左右的中小型木船。这种船可能是最早的藏式木船。比吐蕃时期木船造形还早,还原始。

  石泰安一书插图中的马头木船造形,虽然资料来源未写清楚,但笔者认为这种木船的造形对研究藏式古老木船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图一)

  2、从桑耶寺壁画上看,中期马头木船大致是吐蕃时期出现的,船内可容纳约30人左右。四周外壁镶有铁皮装饰图案,船身前半身左侧有一进出口门,船头为木雕马头标志,马头标志着吉祥、奔腾和奋进,马头后都插有风马旗迎风招展,时刻保佑着一路风尘的旅客,船身前半身左右两侧各有一划桨,但在壁画中船尾未见有掌舵的船夫。笔者对壁画中木船的造形结构仔细观察,虽然比早期方形木船进步得多,但还存在着不科学地方,如:航行时,由于船体方形结构阻力大,速度慢不灵活等。(图二)

  3、晚期马头木船的造形在壁画中未有线索,不知何时改建?笔者推测估计吐蕃王朝灭亡以后出现的,船身变为长方形,船头改为三角形,船头底部改成圆底,大大减少水面阻力,提高了速度和灵活性。船头马头和风马旗依然未动。船头前半身左右两侧各有一划桨、每把桨需用4-5人用力划动,船尾档板上有一掌舵方向的大桨,一般为船夫掌管,船身中间左右两侧各有一进出门。船身外壁和四角镶有加固木板的铁皮装饰图案。

  笔者得知,60年代末期,此类船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地区泽当镇娘古渡口使用过。随着70年代川藏、青藏公路的通车,交通工具日新月异,这种古老的木船也被更加快捷、安全的电动木船所替代。但是古船那远古、脱俗的气息和船夫悠远的吆喝,是那样的令人神往。因为她满载着千年的故事,曾漂泊在青藏高原无数的江河湖泊上。为了抢救古老的木船,我前往山南泽当娘古渡口江岸村庄,在那里找到一位70多岁的老船夫,通过采访,基本摸清了这种古老木船的大小尺寸、造形结构等情况。老船夫说:此船长约10米,宽5米,可容纳约200人,也能运70-80头牦牛。经人介绍我认识了一位曾坐过无数次这类木船,对此船的造形结构颇有研究的老木匠。通过老人的讲述以及多方考证,我们复制了一个马头古船模型,模型比原船大l/5,现展放于西藏博物馆民俗厅里。(图三)


  4、现在实用的木船是圆底长方形电动木船,自从70年代古老木船被淘汰失传之后,在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各渡口出现有大、中、小型电动木船,电动铁皮船,也有用人力划桨的小船。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的素质越来越提高,旧的东西被新的代替,这是必然的规律。从59年至今陆续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等各地区河流上架起了很多桥梁,解决了群众交通不便的困难。桥梁多了,各渡口的电动木船也将会被慢慢淘汰。

  二、牛皮船的造形结构比较简单,首先采用比较坚硬有弹性的树木来做骨架,然后把牦牛皮泡在水里,皮上的毛全部拨掉后,4张牛皮并对缝起来,趁牛皮湿包在骨架上,同时用牛皮绳子捆紧绷好、晒干、擦油定型,再把牛皮缝口接头处,采用牛、羊油来堵住缝口密封好,避免进水,最后做一对划桨,就可以下水使用,只需1个船夫就可以操作。

  1、在桑耶寺壁画中看到,吐蕃时期的早期牛皮船是圆形圆底船,估计比近代牛皮船小一半,船内只容纳约3-4人(图四)。

  2、近代牛皮船,是从早期牛皮船改成梯形船,有4张牛皮、比早期牛皮船大一倍,船内容纳约7-8个人。牛皮船,可灵活多用,如果水上行程较远,乘客人数较多的话肥4个牛皮船并对捆绑在一起,也可使用,这样人和东西不分散,便于一次性过江,这时候划船,两边需要帮手。一个牛皮船的重量约有的多斤,一个人可以背走,平时不用时从江边背到自己家保管,或者放在江岸固定的船房内。牛皮船,以古到今在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一带至今还保留使用,在经济还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方便、适用。(图五)。

  3、在这里附带介绍一种圆木凹槽船,据了解,这种船一般在西藏林芝地区、山南和其他林区使用。其它地方未见过,起源于何时,历史文献和壁画中也未有线索。此船原理很简单,把两个圆木锯成长约5米,加工成四槽。捆绑在一起,再做4个划桨,就成了一个简易木船,船内可容纳约10人左右。(图六)。

  总之,青藏高原千年的苍桑巨变中,藏族人民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马头古船和牛皮船是其中的典型实例。虽然面对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古老的船已显逊色,但回放于刀耕火种的年代,回故于历史的长河里,这一切不是一个绚丽的篇章吗?

责任编辑:徐言 陈臣 设计制作:洪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