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十一五农村公路:莽原玉带奔小康
发布时间:2010-11-11 16:20:00 田丽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对于县域来说,每修一条农村公路都会为经济发展增添一份力量;对于农村来说,也许,一条路就能改变一个村的面貌。

  提起家乡通油路的事,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村民拉巴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过去村里都是土路,出门很不方便。去年,村里通了油路后,不仅我们的出行方便了,周边的旅游景点还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到来。现在村里的人都可以吃上旅游饭了,每年能多收入上万元。”

  “十一五”以来,西藏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带来了诸多实惠。

  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从2001年起,国家就开始加大了对西藏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进入“十一五”后,自治区更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统计数字显示:“十一五”以来,全区共安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781个,解决了161个乡(镇)、1659个建制村的通公路问题,新建里程14740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迅速延伸,公路网覆盖了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建制村,100多万农牧民告别了人背畜驮的原始运输方式,积极融入到改革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来。同时,西藏还启动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261个乡(镇)通了柏油路,达到全区乡(镇)总数的38.3%。拉萨市七县一区全部通了沥青路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农村公路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要素。农村公路建设在农牧业增收、商业流通、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007年,自治区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牧民群众经营道路运输业;2010年,对相关政策进行了修改完善,以保证农牧区客运班车能够“开得通、留得下、有利润”。截至目前,全区已开通乡村客运班线84条,418个乡(镇)通了客运班车,乡(镇)客运覆盖率已达到61.29%,有效缓解了农牧民出行难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的加快,不仅改善了农牧区的交通条件,而且促进了城乡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农畜产品进入市场搭起了金桥,促进了农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大力改善农牧民群众出行条件的同时,各级交通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农牧民施工技能培训,通过项目合同等形式,明确落实群众增收任务,要求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吸纳农牧民参与公路建设。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通过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直接和间接实现当地农牧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现金收入4.80亿多元。

  农村公路的不断延伸,为农牧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的开发、文化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牧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交通便利带来的实惠。

  措施到位扎实有效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

  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确保公路建设有序发展。针对农村公路交通量小、重车少的特点,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技术标准和路面结构规划安排上,因地制宜地把握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力求做到规划可行、规模适当、分步实施,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协调发展。

  加强指导,强化服务,积极培养农牧民工程技术人员。全区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帮助和指导业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范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把工程建设的具体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印成册,分发给施工单位和个人,以“传、帮、带、教”的方式,积极培养农牧民群众掌握工程建设的技能,培养了不少实用的木工、泥瓦工等,为农牧民群众自我创收提供了支持。通过县乡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的实施,建立以县为主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使沿线群众通过参与公路养护工作增加收入。

  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多次派出技术、管理人员,赴兄弟省区参观学习,并采取召开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培训班等形式,交流经验,寻找差距,取长补短,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通过实地调研,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规范化发展。

 

(责编:晶晶)

责任编辑:徐言 陈臣 设计制作:洪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