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巨龙在雪域延伸
发布时间:2010-09-30 11:42:00 黄志武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竣工通车,这条“天路”打破了西藏交通的“瓶颈”制约,使“出国容易进藏难”成为历史。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推动了西藏经济与国内外市场接轨,昔日封闭的西藏,正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南亚陆路贸易的“桥头堡”。青藏铁路已成为推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青藏铁路通车4年来,成为备受青藏各族人民赞誉的经济线、团结线、幸福线、生态线。

  2010年9月26日中午,在一个热烈的仪式后,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全线开工建设,青藏铁路由此伸出了臂膀,西藏铁路网的建设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国家高度重视,各方通力协作

  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拉日铁路建设项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铁道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青藏铁路延伸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示要求“开工建设拉日铁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

  自2006年7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铁道部、财政部、西藏自治区政府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相关单位就拉日铁路建设进行多次研究论证。2010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审批新建拉萨至日喀则铁路项目建议书的请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要求自治区和铁道部要针对建设项目地处高原地区的特点,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做好地质勘察,为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为全力配合与支持铁路建设,西藏专门成立了由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支援铁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宣传动员、协调配合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准备工作。

  全长253公里,时速不低于120公里

  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拉日铁路线路东起青藏铁路终点拉萨站,出站后向南沿拉萨河而下,途经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后,折向西溯雅鲁藏布江而上,穿越长度近90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途经尼木、仁布县后抵达藏西南日喀则市。

  拉日铁路线路全长253公里,有96座桥梁和29座隧道,桥隧总长115.7公里,桥隧比高达46.6%,占线路总长的45.7%。在如此高的海拔修建高比例桥隧的铁路,工程难度世界罕见。拉日铁路初步设计概算总额133亿元,年货运量可达830万吨以上,建设工期为4年。

  拉日铁路全线新设拉萨南、曲水、尼木、吉琼、日喀则等13个车站。拉日铁路的设计标准为国家Ⅰ级铁路,全线为单线,预留了电气化铁路设施,列车运行时速不低于120公里。过去从拉萨到日喀则地区,全靠公路运输,单程时间最快也需要3个小时,铁路建成后,年货运量可达830万吨以上,彻底改变日喀则地区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

  绕避多个自然保护区 ,施工难度极大

  拉日铁路指挥部的负责人介绍,拉日铁路将三跨雅鲁藏布江,两跨拉萨河,还要穿越90公里的大峡谷,施工难度极大。本着“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原则,拉日铁路设计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据介绍,工程选线绕避了沿线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喀则群让球壳状、枕状熔岩自然保护区和曲水水源保护区,工程建设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的生态敏感区。

  拉日铁路建设对沿线土地资源占用较为有限,对沿线区域的土地资源及地表植被的影响不大,沿线车站还采取了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措施。对于工程施工中将形成的取土场地,也将延续青藏铁路的环保模式,采取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将拉日铁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环保铁路。

  铁路沿线采暖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电采暖系统等清洁能源,不设锅炉房。新建给水站、生活供水站、污水点严格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执行。工程设计中还新增旅客列车垃圾和各站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收集并交付地方环卫部门统筹处理的方案。

  西藏将形成“Y”形铁路网

  拉日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扩大青藏铁路的影响范围,彻底改变日喀则地区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改善和提高全区的投资环境和对外开放水平,加速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步伐,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沿线工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建成和发展,推动沿线区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还可为日喀则地区的旅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成为西藏的经济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惠及更多的藏族百姓,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对建设拉日铁路满怀期待、翘首以盼。

  拉日铁路的修建,标志着西藏铁路建设掀开新的一页,进入了“后青藏线时代”。随着西藏铁路建设的逐步深入,西藏铁路网将逐步完善,最终将形成以青藏铁路、新藏铁路(拉日线)、川(滇)藏铁路(拉林线)三条铁路构成的“Y”形主骨架,支线铁路辐射周边的铁路网格局。同时,将根据国际形势,逐步形成中尼、中印国际铁路通道。

 

(责编:晶晶)

责任编辑:徐言 陈臣 设计制作:洪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Tel: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