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藏主题的摄影,中国最不缺的是按快门的人,最缺的是按快门前有想法的人。”出席“印象西藏”摄影沙龙的获奖嘉宾之一,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成卫东说,“希望印象西藏摄影展和其他西藏主题的展览,能由点及面、由西藏的风光到内涵,为我们展示更丰富、更全面、更完整的西藏。”
2012年10月19日,西藏摄影交流会暨“印象西藏”摄影沙龙在国家大剧院会议室举行。
拉萨全景对比图
在大剧院的交流现场,出席当日沙龙的中国西藏网工作人员崔云飞说,本次展览的主题和特色之一,便是展示了西藏的“历史变迁”。
“德木·丹增加措创作于1942年的《拉萨全景》与其子德木·丹旺久多吉拍摄于2005年同一拍摄地点的拉萨全景,用镜头这一无声的语言展示了西藏的首府——圣城拉萨半个多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外国人在这幅作品前驻足观看,直至闭馆而不愿离去。”崔云飞说。
参与沙龙的获奖摄影家刘卫
事实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事实面前,意识形态的鸿沟亦可逾越。因为世界有普世价值,人性有相通之处。拉萨的变化让世人震撼,让境外关于中国政府对于西藏及藏族人的各种负面舆论、谣言不攻自破。因为镜头下藏族人的真实生活的确不错。他们是幸福的。
参与沙龙的获奖摄影家刘卫与大家分享自己创作思路时说,“当我在布达拉宫外看到身着深红色僧袍的年轻僧人,带着金色手表,拿着时尚的相机拍照时,我有了抓拍的冲动,记录下了这一瞬间。”
“这位年轻僧人穿着僧服,它的存在形式在中国可能已有几千年了,然而他手持单反相机拍照的时尚行为,与当前的内地年轻人并无二致。这并非历史的穿越,而是西藏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刘卫说。
刘卫和他的获奖作品《拍下拍下》
对樟木沟《仙境》的创作者姚少君分享的创作思路,笔者尤为感同身受。因为工作关系,我刚去到西藏,且途经樟木沟。藏族司机午夜时分途径樟木沟,停在瀑布下“免费洗车”的画面让我至今如在梦境、记忆犹新。姚少君说:“樟木沟数千条瀑布,每次去我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或许是因为,不同时节的樟木沟,会呈现出不同景致的缘故。
获奖摄影作品《仙境》
成卫东说,西藏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中国的其他地域颇为不同,值得关注与传承。言语间饱含着对西藏这片土地的“激情与梦想”。“印象西藏”摄影展,恰恰给这些对西藏有情感的摄影家和更多普通的摄影爱好者一个舞台,放飞他们的梦想,也展现西藏真实的历史变迁过程。
(责编: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