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国最大的高原。这里平均海拔最高,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和“第三极”。站在青藏高原上,远望苍穹,碧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一碧如洗;俯视大地,万物生息尽收眼底,波澜壮阔得让人心旷神怡。在这片雄伟宽广的土地上,一代代善良、豪爽、无畏、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在世界的最高处,用大气的歌声和豪迈的舞蹈孕育出自己的文化,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乐章和诗篇。他们的音乐像喜马拉雅山峰一样高远辽阔,他们的歌声像无尽的苍穹和沃土那样动人心弦。藏族音乐,那是从藏族人民的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虎胆龙魂之声。
藏族音乐的组成,必然有歌舞两个部分,而其中舞占了很重要的一个位置。人们经常看到载歌载舞的藏族群舞,在藏语中被称为“果谐”。一圈人手拉手,一般人越多越好,每个人先用脚顿一下地,这一顿就出了气势。于是人们顿地为节、连臂踏歌,按节奏踏足的又唱又跳激荡起人的情绪,所以在节日里,“果谐”往往从日出跳到夜晚,从深夜唱到天明。这种音乐的强大魅力不言而喻,因而成为藏族音乐的强大而雄厚的基调。藏族很有影响的还有“弦子”,这也是一种群舞,需要胡琴伴奏,大多是年轻男女一起跳。看上去是群体舞,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它是音乐的组成部分。虽然不算很激烈,但极富节奏和韵律,而“卓”和“热巴”的舞蹈动作奔放和强烈,同时技巧性也更高。“卓”的腰鼓、“热巴”的铜铃和圆鼓,都是它们各自的精髓所在。
作为藏族音乐另一个组成部分,藏族人的歌唱也是值得记叙的。藏歌粗犷豪迈,不加修饰,高亢嘹亮,自由的唱腔,给人无限遐想,仿佛把心灵深处的思念和寄托呐喊出来。其慢歌的旋律非常沉稳、朴素简练,往往有一种响遏行云的效果;而快歌热情活泼、节奏鲜明欢快,表达了来自心底的欢乐,无法不让人沉醉其中。而歌词内容大多是从一些民间文学作品中而来,所以常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藏族人民强烈的情感。歌词的内容也很有特色,涉及面很广。歌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或表达自己对女性美好容貌的赞美和迷恋。既有对爱的倾诉,也有对神明的敬仰;有对古代战争千军万马、刀光剑影的追溯,也有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应该说,藏族音乐和整个民族的历史是结合在一起的。藏族音乐中比重相当大的是对宗教、农牧、爱情的描写,反映出了藏族悠远的历史和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几乎都是这个民族的另一部史诗。
其实若按种类分,藏乐应该主要包括民歌、宫廷乐和宗教乐三大类。现在人们熟悉的一般都是藏族的民歌。当然,因为历史悠久,加之地域辽阔,以及各地方言的差别,所以流传的音乐也分支很多。光是民歌,在卫藏、康、安三大方言区,就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民歌中又有山歌、爱情歌、劳动歌、风俗歌等,种类繁杂不一而足。而民歌中主要体现的又是藏族人民的劳动生活,故而节奏简练,旋律朴素但不失大气。藏族音乐的宫廷乐,一般会运用大量乐器,华丽异常,浑厚雄伟,堆砌出一种纸醉金迷的贵族气息。宗教乐则悠扬舒缓、神圣庄严,似乎能使人的心灵被净化和纯化,沉浸到一种空灵而高妙的境界。应该说,藏族每种音乐都各有特点,但总体上都体现出了藏人朴实、豪迈的性格,叙述了他们面对困难和坎坷坚强不屈的意志,表达了坚忍不拔的斗志和奋勇向前的精神。而这种深沉而豪迈的音乐,又感染和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音乐薪火相传,永远都回响在这片一望无际的宏伟高原上。
作为音乐的表达和承载物,藏族的乐器种类也是比较繁多的,但构造大多并不复杂。其实许多时候,歌舞都是不用乐器伴奏的。藏族音乐中有专门的器乐类歌曲,不管是悠扬的竖笛、骨笛、扬琴、牛角胡,还是宏大的大号、达玛鼓,抑或是节奏感强烈的热巴鼓、串铃、札木聂等,都各有特色。这些乐器主要用于宫廷乐和宗教乐中,不仅使音乐更加丰富,也让歌舞显得愈发华丽和优美。
记得几年前去西藏的时候,青藏铁路还没有开通。到了拉萨,在远处看着布达拉宫,顿时便感受到似有庄严的乐声响起,脑海中便出现了一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正是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藏族音乐的气魄和魅力。广场上,一圈藏族同胞围在一起载歌载舞,他们的歌声粗犷有力,完全是不加修饰的原生态,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伴着落日余晖,豪放的歌声和舞蹈感染着广场上每一个听众。虽然听不懂藏语歌词,但是从音乐中已经能感受到他们表达的对神明的瞻仰膜拜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后来游历了许多地方,听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藏族音乐。其原始粗糙但气魄雄浑的旋律,富有韵律的节拍有着强大的魅力,给我留下了太多深刻印象。回到北京几年后,又在电影《冈拉梅朵》里领略到了藏族情歌那悠扬、凄美、深情的天籁之音。留在心里的,只有无法言说的陶醉。
其实,在中华音乐百花园中,各个民族都培育了自己独特而艳丽的花朵。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最终汇成了中华民族音乐的海洋。而藏乐便是一枝充满魅力的奇葩。
(责编: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