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这位长期从事西藏高校教育工作的藏族学者,言谈间充满着对西藏的挚爱。
朱红的老家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县,她的父亲是巴塘人,母亲是康定人。由于父母都是老十八军,和平解放西藏后,他们就来到西藏公学(后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了。朱红说:“我们姐弟四个的出生地也能反映出我父母在西藏和后来的工作和生活的足迹。” 朱红的大姐1953年出生在波密,二姐1956年出生在林芝,她本人1958年出生在成都,弟弟1960年出生在西藏公学。朱红说,由于母亲在成都待产,父亲先于他们抵达了陕西省咸阳市筹建学校,满月后的她随母亲也到了西藏公学。所以,朱红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孕育在西藏、出生在成都、生长在陕西的藏族。
插队时期的朱红
1975年的春天,那时才刚满17周岁的朱红来到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彭波农场,那也是她第一次真正的了解西藏。“我17岁的生日还是在进藏途中的青海湟源度过的。我记得1975年的西藏拉萨只有一个大的贸易公司(百货商店),一个大的公共澡堂,一个邮局,一个理发店,一个国营的照相馆,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招待所,我们当时就住在第二招待所。我们下乡的彭波农场位于拉萨的北边,现在已归到林周县了。正是在彭波农场下乡期间,我开始了与藏区藏族农工的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他们善良淳朴,勤劳真诚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朱红说,她仍然记得当时知青和当地农工的工资并不高,但他们毫无怨言,积极快乐地完成着自己每天的农活。也是在农场这两年多时间,由于与当地农工交流的需要,朱红慢慢地学会并可以用藏语和他们简单对话。
1979年,朱红从西藏自治区工业厅机修厂考入了西藏民族学院,并在1983年毕业之后留校任教。西藏民族学院是国家在陕西咸阳建立的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朱红生长在民院,又长期工作生活在民院,因此见证了几代西藏学生的成长。谈及西藏的学生几十年的变化,朱红感慨万千。
“因为我从小就生长在这所学校,母亲是学校的汉语教师,父亲是管理干部。在我印象中,我们一般说民院的老藏族学生跟现在的藏族学生相比较,在接受内地事物方面或其他方面,的确差别很大。” 朱红说,建校之初,学生大都是西藏百万农奴的子女,他们纯朴善良,勤奋刻苦,文化水平虽然比较低,但是他们非常努力的学习。七八十年代的学生属于恢复高考后的一代,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后来涌现了很多人才,如88级入校、92年毕业的西藏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让莫晋扎、藏族女作家尼玛潘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