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假日访谈
演奏家次旦话鹰笛:透骨生香的失传古乐器
 
田春艳 张玲   发布时间:2012-05-27 07:3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

  不久前,音乐会《西藏的春天》在拉萨汇报演出。由藏族演奏家次旦带来的鹰笛独奏《牧笛新韵》引起广泛关注,除了曲目的悠扬动听外,更是因为鹰笛这一藏族传统乐器已失传许久。

  《西藏的春天》是由中央民族乐团和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联合创作推出的大型多媒体情景音乐会。

  5月23日,《西藏的春天》演奏团队来到北京,为28日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进行最后的准备。记者在中央民族乐团排练厅见到了鹰笛的演奏者——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藏族演奏家、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民族乐队队长次旦。

演奏家次旦用藏族鹰笛演奏《牧笛新韵》
演奏家次旦用藏族鹰笛演奏《牧笛新韵》。 图片来源:中新社 李林 摄

  “鹰笛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用雄鹰的翅骨制作而成。曾经流行于昌都、阿里、山南以及藏北牧区一带,可以说在游牧时代就已经出现。早期的鹰笛是由游牧民简单打孔制成,仅供他们放牧时放松身心使用。”一见面,次旦就向记者讲起了鹰笛的悠久历史。

  1952年,次旦出生于拉萨。1963年,他进入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开始了为期6年的竹笛专业学习,毕业后进入西藏歌舞团从事竹笛演奏。出于对鹰笛这种独特乐器的欣赏与热爱,次旦内心渴望弥补鹰笛失传的遗憾,作为一名藏族演奏家,有兴趣更有责任使鹰笛重现于世,挽回藏区的艺术瑰宝。

  由于藏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所致,制作鹰笛的原材料鹰翅骨极难寻找,往往只在海拔高达4000多米的高山上才可能发现。据西藏民间传说,雄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冲向太阳,直到化为灰烬,因此地面上很难见到它的尸骨,偶尔有因为极端气候,雄鹰没有飞过雪山被冻死,人们才有机会拾捡到鹰翅骨。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