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南采访回来,在拉萨休整时接到了周丽霞的电话,说她的公公带着她儿子从陕西来西藏了,自己在火车站准备接车。
周丽霞,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和众多献身高原的援藏教师一样,默默无闻在雪域高原上与孩子们为伴。
上课中的周丽霞
课堂上她十分严厉,但在接受采访时,她说的最多的却是班级里家境困难的几个孩子。因担心家庭的困难会耽误了这些孩子的未来,她对记者说:“能不能呼吁一下社会的关注啊,这些孩子都是些好苗子。”
在周丽霞的心中,有着所有献身高原母亲们共有的疼痛。2006,周丽霞和她男友一起走出大学,来到高原任教。之后,结婚、生子,转眼孩子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在高原任教的他们只能把孩子交给父母带着,千里忧思,寄托在手机电波与网络视频上。“孩子在老家长大,现在已经学会满口的陕西话了。打电话的时候小孩给我说话的时候用普通话,和他爸说话的时候就用陕西话,真有意思。”周丽霞说,他们给孩子取乳名叫“石头”,也许是希望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能像石头一样坚强吧。
在火车站我见到了等孩子的周丽霞夫妇,两人还在讨论着怎么安排公公和孩子的住宿以及怎么带他们游玩。翘首企盼的周丽霞话显得有点多,从中透露着母亲对儿子的期盼。
在西藏,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和周丽霞见面了,每一次都会谈到孩子。“在西藏,来支教的人们由于担心孩子不适应高原气候,担心孩子未来的健康,大多数把孩子寄养在内地。那份母子分离的苦,像抽丝一般,淡淡的没有尽头。”周丽霞说。其实每一个在西藏工作的援藏母亲,从怀孕开始就充满着危险,很多母亲在回内地生产的路上出现流产。“曾经有个同学,怀孕几个月之后回家修产假,火车走到格尔木时她就出现了状况,送到格尔木医院还是没保住孩子。”
母性在每一个身为人母的女人身上是相通的,和自己孩子的两地分离使周丽霞将更多的关爱用在了自己的学生身上。她和丈夫一起担任一个班级的正副班主任,丈夫面对孩子们的时候十分和蔼,周丽霞则比较严厉;但是,当孩子们有困难的时候,周丽霞比自己的丈夫还要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