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假日访谈
金婚夫妻的西藏往事
 
冯登宁   发布时间:2011-09-04 08:5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

  银学善、幺同茹夫妇住在北京西四环南路附近的一个干休所内,屋子在一楼。门口小花园的西边种了些花草、还有三盆辣椒;东边则摆放着几把藤制桌椅。小区里很安静,天气好时,他们就坐在院里聊天,偶尔有熟人经过,相互微笑着打个招呼,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恬静地流淌着。

  跟他们住在一起的还有幺同茹九十多岁的母亲,“我们这个老妈妈可不得了,年轻时为党做地下工作,中年时为了支持我们在西藏工作,一个人少吃没喝地帮我们拉扯几个孩子,是家里的头号功臣。”八十二岁的银学善竖着大拇指夸坐在一边的岳母。老太太抿了抿嘴说“那些年可不容易,都差点饿死喽。”


银学善、幺同茹的幸福生活 摄影:邓中华

  后勤供应是进军西藏的重要保障

  1944年,十五岁的银学善在江苏睢宁参加新四军,成为十二旅的一名战士。成都战役结束后,十八军在泸州抽调进藏部队。聪慧、有作战经验的银学善也接到了进藏的命令。“1950年元旦刚过,就开始做进藏的准备了,但那时四川的土匪很多,我们这支队伍在川西花了半年多时间,边剿匪边前进,很是艰难。”

  为了体恤藏族老百姓的疾苦,毛主席对进藏部队提出了“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八字方针;因此,部队在行进途中以及到达西藏后的运输补给任务就成了重中之重。“我是做后勤工作的,如何把物资运进来,做好保障工作是个难题。”银学善说,“从内地到西藏道路崎岖,中间又有很多终年积雪的大山,仅靠动员当地老百姓组成的牦牛、骡马运输队驮运食品是远远不够的,一路上吃野草、树叶子、有野菜还是好的,到了甘孜一带,地老鼠比较多,也抓来吃。就这样也不行,西南军区决定修路,让物资先进来。”

  “不到一年的时间,甘孜就有了机场,可以空投一部分食品;但毕竟数量有限,大多数物资还是靠驮运队。修路也在热火朝天地继续。”除了铁锹、十字镐,他们再没有其他工具。修路修到哪里,就把菜种在哪里。长期缺营养,又在高原地区高强度地劳动,战士们的脸都发青、发紫,指甲盖都是白的。“就那样,我们都不叫苦,特别有激情。”1954年,路终于修到了拉萨。“从后方运物资进来,比以前要容易多了,为我们在西藏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