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他启动了历届广东援藏项目中第一条乡村公路的建设,经历了多次艰苦卓绝的野外作业,从设计到施工,确保了米瑞至鲁朗的乡村公路建设的规范运作与顺利开展。他带领民政局开展困难群众疾苦大排查,建立起林芝地区第一个慈善基金,为困难家庭建立长期的帮扶救助机制。他为最贫困的大坝村争取到500万的资金,用于建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工具。他是有“好公仆”之称的林芝县副县长陈杰文。
陈杰文副县长在雪地里考察 (前排左起第三)
援藏愿景
尽最大努力投入援藏项目之中,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通过自己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推动西藏乡镇基层的发展和制度的创新,在粤藏交流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建立沟通渠道,促进经济往来,把广东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带来林芝,提高干部队伍的水平。
——陈杰文
为建乡村公路一个月跑八趟拉萨
广东省第六批援藏队抵达林芝后,发现交通是制约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经过多番调研,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米瑞至鲁朗的环线公路工程,并任命陈杰文为工程建设总指挥。
从去年10月项目调研至今年1月线路的选定,陈杰文先后7次骑马和徒步穿越海拔4700多米的德木山脉。每次穿越都要经历七八个小时的煎熬。期间除了要克服高原反应所带来的身体不适,还要与恶劣天气作斗争。
他第一次进山的时候,遇到瓢泼大雨,本来已崎岖的马道变得更加泥泞不堪,经常人仰马翻,险象环生。到了12月份,他又率队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流徒步上山,对于来自南方的他来说更是苦不堪言。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他和团队终于完成了工程的选线和前期勘察工作。
作为历届援藏队首个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乡村道路工程,陈杰文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另外,林芝县交通建设部门也没有做过投资规模这么大的项目,因此项目前期就遇到几大棘手问题:一是技术力量薄弱,前期基础资料几乎空白;二是由于项目穿越森林保护区,审批环节和程序繁琐且耗时长;三是设计和施工难度大,工期长。
这对于仅有三年建设时间的援藏项目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为了解决技术力量问题,陈杰文除了通过市场运作聘请相关技术力量参与项目建设以外,还亲自回广东开平,争取开平市交通部门的技术力量支持,使整个项目前期的设计科研等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为了争取项目能够尽快通过审批,陈杰文亲自带着林业、交通、环保等部门到拉萨去跑部门,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拉萨与林芝相隔400多公里,到了拉萨普遍会有高原反应,但为了项目的审批,陈杰文最多一个月跑了八趟拉萨。他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使项目通过各部门的审批。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前期所有准备工作,已进入工程招投标阶段。计划9月份动工,2013年5月前建成通车。
建立林芝第一个慈善基金
林芝县第六批广东援藏工作组到了林芝后,为帮助有困难的干部群众,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排查活动。陈杰文作为分管民政的领导,从去年11月至今年6月,主持开展农牧民群众和干部职工困难疾苦集中排查工作,对困难家庭情况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
例如,百巴镇拉格村10岁的罗布西洛、2岁的旺青患有白血病,百巴镇大坝村苏多患有骨结核,鲁朗镇拉月村米玛患有尿毒症,为治病他们均已负债累累,欠款高达数万元,高额的治疗费用使他们无法继续接受治疗。
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县委、县政府组织了红歌会募捐活动,发动单位和群众进行爱心募捐。在红歌会现场,林芝县政府捐款20万元,林芝县第六批援藏工作组捐献了10万元,林芝地区各企业、旅游公司、个体户、林芝县各单位共捐献了30万元,共募集资金66.4万元。
为了使救助机制长期有效推进,陈杰文提出了建立林芝县爱心慈善基金,这也是林芝地区第一个慈善基金,该基金的建立将长期对林芝县的困难群众进行帮扶和救助,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
对话
环线公路串起30多个景点
记者:鲁朗至米瑞的环线公路意义在哪里?
陈杰文:可以解决旅游业的发展瓶颈问题,把我县30多个景点串联起来,真正形成一个旅游环线,促进我县旅游业发展。同时,既方便当地农牧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更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提高收入。
记者:广东省援藏队对该项目投资五千万,目前资金缺口还有多大?是如何解决的?
陈杰文:之前设想按4米的路面来做,听取当地意见后,按6米的路面来做,估算超过一个亿的投资,资金缺口达五千万。目前,我们正努力争取自治区和国家投资方面支持,来解决资金缺口。
记者:目前该公路项目进展如何?
陈杰文:道路的建设进度很快,是广东省第六批援藏队第一个动工的大项目。仅半年时间,从前期勘察设计到公开招标,充分体现了广东速度。
记者:你来西藏后,觉得对自己影响和改变最大的是哪方面?
陈杰文:藏族干部群众的淡泊名利、坚定信仰和淳朴善良的心态对我影响较大,会促使我有时放慢脚步,去欣赏身边的东西,也更加坚定自己的援藏信心。
个人简历:
陈杰文,广东台山人,91年参加工作,曾担任开平市市委调研室主任,市委办副主任,翠山湖开发区筹建办主任,大沙镇镇委书记、镇长,2010年派任林芝县副县长。
(责编:石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