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假日访谈
藏族画家边巴:在唯美的形式里寻求惬意的心境
 
易东莹   发布时间:2011-08-14 08:5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

  伴随着西藏文明、西藏自然环境的成长,我自然养成了独特的个性和对万事万物的理解方式,同时也养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即习惯了对万物和时空赋予灵魂并描绘于作品中,在唯美的形式里寻求惬意的心境。

——边巴

  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美西藏——西藏当代绘画邀请展”上,藏族画师边巴带来了他的五幅作品。

  一位资深艺术家这么描述边巴和他的作品:“边巴用画笔诉说家乡历史,历数古老的如烟往事,是以美的尺度丈量逝去的光阴和记忆。有些不值钱的物事比金子还宝贵,都牵系着边巴的心、出现在他的笔下画上;有时又突发诗兴,将叙述性画面作诗性处理,令人对他的创作有更远大的期待。”

边巴在作画
边巴在作画

  高原上的田园生活

  边巴说:“家乡、童年、生活的处境,都是一个艺术家创作的原始灵感。”那么他的童年、家乡和生活处境是怎样的?

  1972年,边巴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嘎东乡出生。嘎东乡位于年楚河畔,年楚河流域是西藏著名的粮仓。边巴一家世代务农,过着高原农村特有的田园生活。边巴在这里长大,从这里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

  边巴说:“我早期的画作跟平常生活、小时候的生活有比较大的关系。那时候在山上放羊,很少能够看到人,也很少能够跟人打交道,我们习惯了山、石、草,画里可能会透出一种寻觅人的踪迹的渴望。”

  边巴出生的地方——日喀则,是“后藏”的中心。雅鲁藏布江流经喜马拉雅山的广大地域,是一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福地。这里的民风淳朴、乐天乐善,完好地保存了一座座文化艺术的圣殿,人们的精神诉求和物质生活的主流还维持着原生状态。

  边巴说:“在西藏,颜色的冲击力是很强的,这对我的创作也有一定影响。记得有一次在那曲草原上,发现很多人都喜欢戴着红色的头巾,觉得很是奇怪,但是退到远处看,非常漂亮,这是颜色上审美的冲击,西藏人对美特别敏感,这是自然环境决定的。”

边巴画作《景象之三》
边巴画作《景象之三》

  那瓶放在佛龛上的可乐

  在带来参展的作品中,画作《景象之三》上的一个意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听鲜红的可口可乐,放在如神坛一般的石台上,周围如烟如雾。这是一个民族和现代相融合的意象吗?

  边巴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记得小时候,妈妈带回来了上海产的大白兔奶糖,供在佛龛上,我们经常喝着喝着就把可乐瓶放在佛龛上面。西藏佛教的随意性,审美上有很强的冲击力。”

  在边巴身上,分明地看到了民族文化与现代理念的融合。

  边巴曾为了进一步学习绘画,离开故乡,到河北师范大学就读,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然后又在西藏大学的艺术系深造。学完归来,在拉萨市师范学校担任美术老师。这时候,边巴已经能够扎实运用水彩和油画技法来描绘记忆中的童年和家乡了。

边巴画作《景象之一》
边巴画作《景象之一》

  边巴说:“民族文化的精神一直贯穿在我的画里,同时也融入了当代的理念。现在我的西藏布面重彩画算是比较成熟了,但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更好的平衡和融合,一直都在追寻一种唯美的表达。”在带来参展的5幅作品中,边巴认为《景象之一》特别美,“我觉得来自西藏的画家,藏族的画家对表达藏族的文化应该特别的自信,因为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深知的。我创作这一幅《景象之一》的时候比较有这种文化上的自信,真正地有了自己的看法。”

  未来,边巴说他会继续到各地采风,继续追寻他心中的唯美表达。

边巴画作《景象之四》
边巴画作《景象之四》

  边巴简介:

  边巴,1972年出生于西藏日喀则白朗县噶东乡,现为中国美协会员、西藏美协会员、副秘书长、拉萨市美协会员。1999年作品《响年》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2002年参加深圳举办的西藏文化展和青岛举办的《西藏当代美术作品展》。2004年参加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举办的《雪域彩练》——西藏当代绘画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巡回展,参展作品均是他创作的藏画——布面重彩。2004年参加新加坡的《西藏画派展》西藏画家联展。2006年应中国文联邀请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东亚美术交流节》,2007年参展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办的《西藏我的家》西藏当代画展。2008年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净界-净界——西藏当代绘画展》,同时参展新加坡举办亚洲艺术博览会。

(责编:阳光)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