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假日访谈
美术史论家刘曦林:西藏绘画纵横谈
 
范登科   发布时间:2011-08-13 08:5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

刘曦林在“和美西藏”美术作品大赛新闻发布会现场
刘曦林在“和美西藏”美术作品大赛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冯登宁

  8月10日下午,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家刘曦林先生在首届“和美西藏”美术作品大赛启动仪式现场接受了中国西藏网的独家专访。

  西藏绘画艺术与祖国内地的绘画艺术相通

  刘曦林先生认为,西藏绘画艺术和祖国内地的绘画艺术是密切相关的,其共性主要体现在对佛教绘画的把握上。刘曦林先生说:“在佛教的偶像崇拜当中神是主体。但在佛教中既有此岸又有彼岸,也就是说,既有天上、地下,也有人间等不同的区分。比如,西藏的唐卡画家在从事艺术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所画的佛进行神化。但是,为了吸引大众的参观,在用唐卡艺术讲述佛教故事的时候,里面又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有很多现实生活当中的题材。在这点上,她和内地的佛教艺术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艺术创作中必须把佛人性化、民间化和地域化,这样才能吸引当地的僧俗群众。”

  从艺术语言来讲,刘先生认为,西藏绘画艺术可能受佛教艺术自身的影响,当画家们在表现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时候,因为有不同的思考,也就有不同的色彩。他说:“为了吸引大家来信仰这样一个宗教,画家对天堂、对彼岸理想王国、对佛的表现是绝对的歌颂的。比如,在西藏绘画中,佛的形象绝对是明亮的、阳光的、善良的、灿烂的。使用浓笔重彩的方式,在每一笔、每一个色彩里面都寄托着画家对佛的信仰和敬爱。”

  刘曦林先生认为,绘画创作本身被认为是一种对佛的信奉。创作的作品不仅提供给家庭、寺院来供奉,更是为了向佛献祭。做为一名画家,把自己的信仰寄托到了自己的作品里面去,在他们的心目中,就像书法家写经书、雕刻家篆刻经文一样,既可以超度,也可以度过苦海,可以到天堂里面去生活。所以“西藏绘画作品中呈现的是一种理想的图,是浪漫的、是超时空的,这和在内地看到的绘画艺术是一样的。他认为,这种绘画模式不受焦点透视的影响,不像西方的绘画一样受制于焦点的制约,而是“和清明上河图一样,是超时空的,可以在不同的透视下,把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画集中在一起。所以,这和祖国内地绘画艺术的共性是相通的。”

  西藏文化是祖国其他地区绘画艺术发展的营养宝库

  刘曦林老先生曾在新疆喀什地区生活、工作了十余年,他联系自己的经历介绍说,西藏文化的发展为祖国其他地区的绘画艺术提供了很好的给养。比如,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西藏的佛像绘画艺术就在新疆和敦煌地区的绘画艺术上留下了痕迹。刘先生说:“新疆的佛教艺术和藏传佛教是有共性的,当然也是有差异的。新疆地区在唐朝时期是信仰佛教的,有三十六佛国之称。吐蕃王朝曾经一度占领唐朝在新疆设立的安西四镇,在这个时期,西藏文化在新疆绘画艺术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过,由于气候等原因的影响,吐蕃时期新疆和西藏艺术的载体是不一样的。比如,新疆没有唐卡艺术,主要是塑像和壁画,因为当地比较干燥,这里的壁画和敦煌地区的一样,比较易于保护。在西藏,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更便于流传和保存。新疆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后,受伊斯兰教义的影响,偶像崇拜被禁止。新疆绘画艺术里面没有了人物、动物,艺术的关注点开始转移到建筑装饰、地毯图案上面,这是藏民族和新疆维吾尔族在绘画艺术上一个重要的差异。”

  刘曦林老先生认为,敦煌地处各种文化交汇的要冲,这里有从西域和中原地区传来的文化,也有从北方草原传播而来的游牧文化。但是,历史上敦煌受藏族文化的影响更加深远。唐朝时期敦煌和河西走廊一度被吐蕃占领,宋元之后又长期处于藏传佛教的影响之下,所以在敦煌石窟里面保存了大量受西藏文化影响创作出的精美壁画和书画作品。当然,从客观上来讲,藏传佛教并不是敦煌艺术的主流和全部。

  发展是藏族绘画艺术得以发扬的长久之计

  刘先生认为,西藏文化和其他各种传统文化一样,处在一个巨大的矛盾或者冲突之中。藏族文化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比如,唐卡已经成为祖国的文化遗产。现在,藏族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当代西藏在对外开放程度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西藏文化将会面临接触到大量的外来文化,这一方面是一种冲击,同时也是一个发展机遇。刘曦林先生举例说,班禅大师的画师尼玛泽仁先生,由于他美术创作中与内地的同行交流比较多,在绘画技法上受到了很多内地甚至西方绘画的影响。另外,学成于中央美院的西藏美协主席韩书力先生,因为长期居住在西藏,受藏族绘画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反而更倾向于严格的保护藏族传统绘画技法。

  刘先生将这种现象解释为开放度的差异。他认为,有的人倾向于接纳外来文化,把她吸收融汇到自己本民族文化之中,而有的人则倾向于保持本民族、本地区原汁原味的文化。刘先生说:“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认为,未来世界将会被文明的冲突所主导,但进入21世纪以来所发生的一些事件已经证明了他的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亨廷顿教授指出的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还是受到了广泛的赞同。”

  刘先生说:“在不同文化的激荡中,只有发展才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长久之计。从历史上看,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为西藏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文化,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当时西藏文明的发展。西藏在元朝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统辖之后,和内地的联系日渐紧密,西藏文化和内地文化的交流更加便利,发展也更为迅速。可以说,只有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使本民族的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刘先生还说,发展和保存是并行不悖的,要学会在发展中保存,在保存中追求发展。

(责编:阳光)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