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8日二十点零九分,在青藏铁路开通五周年之际,记者与京藏车队14组的30位乘服人员、乘警和检查人员在列车上共度了将近44小时。作为2006年7月1日首发车班,记者听车长贺磊讲述了他与车组“家人们”的故事。
车长贺磊在工作中。摄影:王永琳
“跑京藏线是我的光荣”
与贺磊一样,很多京藏线上的服务人员为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豪。“五年前我跑北京-湛江线,K157/8。那会知道京藏铁路马上通车,心里很是向往。最初申请了,又听说可能我跑不成,心里那个失落啊。”贺磊这个高大的北京爷们儿向我们讲述五年前的那一幕。
最终,幸运的贺磊还是站在了2006年7月1日北京到拉萨首发列车车长的岗位上。他说这是他这一生的光荣。“第一趟车就全部坐满了。我像很多人一样向往拉萨、向往雪域高原。”这条铁路线拉近了西藏与牵挂她的人之间的距离。
这五年,一来一回看着铁道两旁的高原沙地慢慢有了新绿,贺磊和伙伴们都很开心。“京藏沿线走过不少严寒地带,有的地方因为气候原因寸草不生。”他顺手指着窗外用石头块隔好的一块块绿苗:“这些年这个变化最明显。从最初只见一块块的沙地到现在一块块都有了点点绿色,非常让人欣慰。”贺磊和同事们都很关注铁路沿线的生态状况,他们每次看见藏羚羊、牦牛、鹰等动物都会耐心地给旅客讲解。
为了更好地服务藏族乘客,车队还开设了藏语、藏族文化的学习课程,也对厨师进行了烹饪藏餐的培训。“厨师常常是戴着氧气罩在做菜,一站就下不来。因为高原上的菜不容易熟需要翻几倍的时间,旅客们想要用餐的点也没个准啊!”餐车主任胡敏缘告诉记者。
这条铁路线的习服工作是全国铁路线路中最严格的。首发列车的乘务员李志强回忆自己初跑京藏线时的感慨:“有几次,我除了头疼什么都不知道,真觉得自己要死了。”很多列车员到现在都还有高原反应,不少人问过“为什么还坚持跑这趟车”,他们总是笑而不语。然而,当你问起列车相关业务的时候,他们总是滔滔不绝。车队优秀党员、乘务员肖勇就是这样一个人。
车长贺磊向乘客介绍沿途风光。摄影:王永琳
“服务旅客是种幸福”
列车上的生活苦中有甜。去年夏天,一个藏族艺术团体从拉萨到北京参加演出,其中一位藏族同胞在车上丢了包。“整个演出团的人都紧张起来,到处找。”贺磊讲着就激动起来:“我们的一位乘务员帮忙找到了丢失的包,他们非常感激。午餐的时候整个演出团在餐车为全体乘务人员表演节目。”
自京藏线开通,有很多东西在慢慢发生变化。“旅客们的表情明显不如之前紧张了。刚开通的时候,大家都担心高原反应。藏族的旅客对旅途也有他们自己的担心,比如宗教信仰与习俗。有几次我们为藏族僧人服务,他们在日常生活上也有自己的习俗。我们都尽量照顾到。”看到他们的笑容、得到他们感谢后,整个车组都觉得很满足。
不少人质疑中国的铁路服务,而京藏车队对外籍旅客的服务却不断赢来“大拇指”。贺磊与丹麦环球旅行家Vagn Tyrsted Rasmussen 结缘于T27次的一节车厢并成为了好友。“他对西藏充满了向往,我们聊了很久。第一次进藏,他有很多东西想和人分享。”后来这位丹麦的陆军将领、演说家给贺磊寄来了感谢信,从此便来往频繁。很多乘服人员都像贺磊一样,把乘客当成朋友,总是乐意与他们交谈、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服务。
贺磊与丹麦环球旅行家Vagn Tyrsted Rasmussen 结缘。(贺磊供图)
发生在青藏线上的故事还有很多,曾经有一位藏族妇女在列车上将临产。列车加速提前赶到拉萨并通知地勤人员提前备好救护车。“听说最后母子平安!”每次说起这些故事,贺磊和他的伙伴们就觉得彼此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是为乘客服务的一个集体。
每年车组领导都要到各个成员的家里走访,去了解家庭的困难。“对怀孕的同志,我们会给她即刻换岗。”贺磊说,也有时候因为工作需要,岗位会有变动。“好几次,我的伙伴不得不调离现在的岗位去其它地方,大家都很舍不得。”贺磊说起来眼眶红红,不好意思地翻起手中的工作手册。
贺磊和他们伙伴们只是青藏铁路线上的一支队伍,还有很多支这样的队伍在天路上奉献着。五年对人的一生来说不算长,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却意义非常。他们把最宝贵的青春留在通往世界屋脊的路上,却心甘情愿地换来一句轻轻的感谢。
(责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