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假日访谈
欧米加参:神奇的热巴舞传人
 
邓中华 冯登宁   发布时间:2011-04-09 08:5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

  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前夕,中国西藏网记者独家专访了前中央民族歌舞团副团长欧米加参——一位1928年出生的藏族热巴舞艺术家,听他讲述他与热巴舞的情缘以及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故事。

  饱经苦难的热巴传人

  热巴舞是一种由藏族"热巴"艺人世代相传的民间舞蹈,是藏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之一。

  “热巴以前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集特技、杂技、气功、刀技、小剧、 说唱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欧米加参首先向记者解释这一舞蹈的主要特征。

  谈起当初自己为什么学热巴舞,老人感概地回忆起解放前那难忘的历史岁月。欧米加参的老家是四川巴塘,1936年他8岁时,父母还是农奴,要给寺庙种地,“那时的农奴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耕种庙里的地,无论是什么年头都不够交租的。”无奈之下,他的父母带着子女离开家乡,偷偷逃往云南藏区流浪。在欧米加参幼小的记忆里,父母是靠流浪、卖艺和讨饭,才养活了他们兄弟姐妹。

  欧米加继承了父母的艺术天赋,很快就学会了弦子等民间艺术,靠着这一技艺,懂事的他与家人一起卖艺维持生计。17岁那年,他看到一起流浪的艺人中有人在跳热巴舞,好学的他被深深吸引,虚心向他们请教。很快,他的姐姐、他自己和弟弟都学会了跳热巴舞。每当路过的村庄农忙时,他们会主动帮助当地人打短工、割草拾麦穗,农闲时,姐弟三人就给当地人跳热巴舞。凡是他们经过的地区,当地农民都非常喜爱他们的舞蹈。

1953年到北京后,欧米加参和妻子格桑思玛留影
 1953年到北京后,欧米加参和妻子格桑思玛留影

  到北京见毛主席

  1953年5月,他们一家人来到云南省德钦县,当时恰逢中央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工作队在该县演出。“工作队里很多人都是汉族,他们看见我们跳弦子、跳热巴,觉得很新奇,也特别高兴,认为我们跳得好,于是工作队领导就请我们一家去帐篷里教同志们跳弦子和热巴。”工作队的同志们对欧米加参一家非常热情和尊重,有一天,工作队领导问欧米加参他们愿不愿意加入文工团,说还可以到北京见到毛主席。年轻的欧米加参激动万分,这是他做梦都不能想到的事,他也为工作队的真诚和热情所感染,当即表示愿意加入。

  但是他的父母却不同意让子女去北京,认为离家太远,前途难料。在他们的执意坚持下,加上工作队帮助做思想工作,他的父母终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怀着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当年5月26日,他们从德钦县出发。回忆起当时路上的艰辛,欧米加参记忆犹新,他说,“虽然当时已经解放了,但是并没有公路,一路都有土匪出没。”有一次,他们在从巴塘到理塘的途中,一名解放军班长和工作队的一名同志去前方探路,结果到第二天,工作队到达理塘时都没有见到二人,后来才得知两名同志被土匪绑架到山里杀害了,其中的帮凶就是假装欢迎他们的当地喇嘛和土司。让他们逃过一劫的竟然是随身携带的器材,原来工作队同志携带的乐器都装在黑色盒子里,这些盒子被土匪们误认为是新式武器,加上工作队人数较多,土匪没敢动手。1953年12月,经过迪庆、巴塘、理塘、康定、成都、重庆,最终他们到达北京,真的见到了毛主席,欧米加参的人生开始了新的一页。

  勤奋终获成就

  到北京后,欧米加参正式加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该团一名重要的舞蹈演员。他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遇,工作中非常勤奋好学,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普通话。在组织上的关心下,他的觉悟得到了很大提高。他认识到,热巴不仅仅是只为了吃饱饭而去表演的舞蹈,而是一种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用来做好事的艺术。当时欧米加参已经25岁,骨骼已经长成型,再练新动作已经很难。但是为了提高表演水平,他十分刻苦,每天忍痛坚持压腿训练,苦练各项新动作,并探索创作新内容。凭着坚韧的性格和不懈的努力,由他创作并表演的《草原上的热巴》于1957年荣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情联欢节”舞蹈铜奖,而且该节目长期被中央民族歌舞团作为保留节目。

  1962年,欧米加参与歌舞团编导同志考虑排练一个反映西藏百万农奴站起来的舞剧,他是主要负责人之一,一共分为5场,名字定为《百万农奴站起来》。当时北京市正在组织排练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要求北京市内所有的文艺团体要拿出最好的节目。歌舞团决定把《百万农奴站起来》中的《农奴挣脱锁链》这一场拿出来,并获得负责审查的领导们一致好评。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导下,剧本作了一定修改并最终确定下来,由才旦卓玛唱山歌,欧米加参扮演一位 弹着六弦琴跳热巴舞的藏族老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他的艺术人生也逐渐走向高峰。《东方红》演完后他又去拍电影,结果这部长篇舞剧一直没弄完,这也成了他终生遗憾之事。

安度幸福万年的欧米加参和妻子格桑思玛
安度幸福万年的欧米加参和妻子格桑思玛

  倾力传承民族文化

  1989年,欧米加参退休。但他闲不住,为了把毕生所学传承下去,他把弦子、热巴舞蹈毫无保留地分别传授给了总政文工团、东方歌舞团、中央歌舞团、铁路文工团、煤矿文工团、战友文工团和多个省份的歌舞团。

  他感觉自己应做的事情还不够,用他的话说是“绝不能把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带到棺材里去。”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三项任务。第一件事是写一本准确介绍热巴舞蹈的书。这本名为《雪域热巴》的专著在1989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件事,由于他特别喜欢带有藏族宗教文化气息的面具,于是他决定制作寺庙跳神的面具。为此,他远赴云南,把省内几大藏传寺院的跳神面具全部拍摄下来带回北京,根据研究藏族“羌姆”面具的特点,用陶泥制作出一批富有浓厚藏族文化特色的面具,并把61件“羌姆”面具捐赠给云南民族博物馆。第三件事,就是撰写一本回忆录,将自己一生的经历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一点东西。目前,这项工作仍在继续中。

(责编:阳光)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