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让邓真
尕让邓真,25岁,出生在四川省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寨子,那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地方,气候很恶劣,但也正是这种环境造就了他坚强直爽的性格。
小时候,他一边放牛一边上学,每天一大早,先把牛赶上山,回到家中吃完早餐再去上学。虽然没有城里小朋友的各种玩具,却拥有游牧民族独有的娱乐方式——赛马、骑牛。他尤其喜欢驰骋千里、勇往直前的感觉,这种自由、勇敢的个性也使他在以后的音乐道路上越走越勇。
从小具有音乐天赋
最初接触到音乐,尕让邓真正读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后,他和伙伴们一起去放牛,在辽阔的草原上,经常有一些大男孩与远处的女孩对歌,刚开始他感觉到很新鲜,所以每次放牛,他总是跟在一些大男孩身后,听别人是如何唱歌的。
9岁的那一年,尕让邓真喜欢上了吹笛子。学校组织“六一”儿童节汇演,他一会吹起笛曲,一会挂着笛子跳锅庄,多才多艺的他赢得了许多小学生羡慕的表情。2001年,尕让邓真所在的高中组织歌咏比赛,他演唱了《美丽的康定溜溜的城》,获得一等奖。第一次获奖,让当时还是中学生的他,心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这件事也激发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从此,学校组织各种活动他都会主动报名去参加。
2003年,尕让邓真考上了康定师范专科学校,就读于藏语言文学专业。同年,他报名参加“金秋之声”康定师专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在一千多名报名选手中,凭着一首《神奇的九寨》一路过关斩将,拿了全校第一名。从那时起,尕让邓真的名字响誉校园内外,他也成为学生们眼中的“大歌星”,每个院系有歌唱活动的时候都会邀请他去表演。他回忆说,他感觉自己俨然已经成为了巨星,因为学校里的每一名学生都认识自己。
去北京圆音乐梦想
像许多怀揣音乐梦想的北漂一样,200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尕让邓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一个人来到北京,寻找他的音乐梦想。初到北京,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实力众多的歌手,让曾经一度很自信的尕让邓真开始迷失自己。那是一段极度艰辛的日子,为了省钱,他住在地下室,找不到工作,每天节衣缩食艰难度日。有时候,躺在地下室的床上,他的脑海里会出现很多事情,许多大学同学在做老师或者公务员;父母不理解他,认为他不应该来北京,不应该走音乐这条路;想到自己是寨子里唯独两个上大学的孩子之一,父母含辛茹苦地供养自己上大学,自己却跑到北京无所作为。每到这时,他百感交集,但是坚持走音乐的道路的信念却一直未动摇,一定要做出成绩来回报父母的决心丝毫没有退却。
在北京的日子,他做过2年的电影剧本藏汉翻译工作。对于那段经历,他至今仍记忆犹新,大学毕业之前,他一直对自己所学的藏语言文学专业不感兴趣,认为这是一门无用的学科,他来到北京之后,发现这是一个有前途的专业,不但可以使自己能够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在北京能够对藏族语言有研究了解的藏族歌手并不多,这成为了他的一个优势。这份工作也使得他的汉语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08年8月5日,他的第一张专辑《雪域蓝色梦》全国发行,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于专辑热卖,他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能够取得成功是源于自己在工作上有一股冲劲,特别能吃苦。另外,许多藏族歌手给了他很多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阿佳组合更像是照顾弟弟一样关心着他。
谈起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结合的问题,他认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髓的东西是要好好保留的,民族文化也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同时,现代音乐里,有一些好的元素也可以与藏族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到音乐当中,这样才能把藏族文化发扬光大,也会使音乐的发展更加多元化。
谈起尕让邓真自写自唱的歌曲《我走了是为了回来》,他说,这首歌创作于2007年,第一次演唱是在他的大学毕业典礼上,当初的创作感受就是:不是我要远离故乡,是因为我想走出去感受外面的世界,要去北京做明星,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回到家乡做慈善,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我还是会回到家乡的,我的根还在家乡的土壤里。
对于未来,尕让邓真说,目前,自己还是一个在音乐殿堂里学习的学生,有许多想法还在尝试之中,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上进的话就会被别人赶超。今年主要的计划还是学习,把自己该做的工作做好。在歌曲创作方面,他觉得,搞音乐创作,要把更多的藏族文化融入到音乐当中,就像自己的血液一样融入到作品当中,像大树插在土壤里有根一样,这样才可能写出好作品。
(责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