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地处昌都地区东北部,是川藏北线进入西藏的第一个县,清澈见底的孜曲河在这里轻轻地流淌。斯郎旺加的家就在这座美丽的县城里。
今年21岁的斯郎旺加,是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三年级的学生。日前,记者在交大校园里见到了身姿挺拔的斯郎。
斯郎旺加在北京交通大学的校园里 摄影:武凌烟
斯郎家的三兄弟
斯郎家共五口人,父亲、母亲、以及两个哥哥。典型的严父慈母组合,父亲对他们三兄弟管教极其严格,特别在学习问题上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怠慢了学业,心急时,也可能会毫不手软地抽两鞭子。斯郎说,正是父亲的这种简单而质朴的教育方式,让家中兄弟三人都顺利考上了大学。现在,从咸阳民族学院毕业的大哥已经考上了公务员,二哥也正在南京大学就读。提起这两个哥哥来,斯郎满脸的骄傲。
随着西部政策的不断推进,西藏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现代教育相对于东部沿海城市而言,仍有一定的差距。如今的西藏已有许多人愿意将孩子送到内地来接受教育,“父母认为这样可以开阔眼界,长见识,所以我从小就想来北京学习。”斯郎说,有些人是小学毕业后就直接考到内地上初中了,有些人是考在内地读高中的,还有一些是考大学考到内地的。
独自在北京
2008年,斯郎成为了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及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的一名新生。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沟通的不畅、共同话题的缺失,让这个原本就话语不多的孩子变得有些沉默了。
“那是一段不适应期,”斯郎说,“当时主要是交流问题,毕竟换了一个新的地方,不适应肯定是有的。但是后来就慢慢想开了,我想,人生就像一杯淡茶,只有自己体会了,才能明白其中的甘苦。”
由于老师与同学的细心关照,斯郎旺加也变得活泼起来,认识了许多朋友。他开心地说,“有时他们也说几句藏语,相互讨论起来,交流就产生了。”
而在周末的晚上,在京的藏族同学们也会聚在一起跳锅庄,“大家在一起很热闹。”
不上课的时候,斯郎旺加喜欢出现在篮球场上,很多朋友就是在那里认识的。他说自己喜欢这类力量与技巧结合的运动。有时,他也会跟朋友玩几局“DOTA”,这是一项竞技性的游戏,既要表现个人的思维与操作速度,又考验一个团队的协作能力。“这种游戏能带给我一种全新的思考。”斯郎神采奕奕地向记者说着。
传统与信仰
由于寒假时间太短,斯郎旺加只有暑假会回到昌都。斯郎旺加的家里现在仍保持着藏族传统,家中有牛羊等牲畜,住的是藏式小楼,冬天的时候要宰两头牛,早餐也是传统的酥油茶配糌粑。
提起信仰,斯郎旺加郑重地给我们看他手上的一串佛珠。精致的珠链在他手腕上缠绕了3圈,这佛珠是他去拉萨旅游的时候,用了整整5天时间,在6座神山间转山而行,祈祷拜祭而来的。佛珠本身并不贵重,然而祈祷时虔诚的心情却是无价之宝,寄托着主人祈福免灾的祈愿与祝福。
斯郎旺加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摄影:冯登宁
正在读大三的斯郎有着超乎自己年龄的理智,在他看来,大学中的风花雪月远不及学业重要,先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其次才能是爱情、家庭。
对于未来, 斯郎有着清晰的设想:“毕业后我要回昌都去发展,那里的发展前景比较大,也更需要人才。如果有机会的话,也会考虑出国学习,可以了解学习更多的东西。”他的脸上浮现出对未来的憧憬雀跃之情。
采访虽然结束了,我们与斯郎的交往却是刚刚开始。这个在异乡独自闯荡的坚强的孩子,在慢慢变得更加稳重成熟。在北京,像斯郎旺加这样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怀着相同的梦想,为了自己家乡的明天在努力着。不同的环境对每个人都会有影响,去直面它、接受它,并不断磨合适应,便会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以更加广泛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看待生活。斯郎旺加的人生阅历也将因为这些独特的经历而增添更多彩的篇章。
(责编:卓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