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着蓝色T恤、黄色短裤,头戴黑色遮阳帽的旦周老师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总感觉他随时都能舞起来。虽然看不到,但我分明听到了他全身关节蠢蠢欲动的声音。一走进整面墙都是大镜子的排练室,旦周老师的心和情早已飞进了他的舞蹈中。看着学生们排练,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亲自上阵演示,他的动作又是那么曼妙……交谈中,当一个词屡次发音都不准时,他有些难为情地笑了,那笑容干净纯美地不带一丝杂质,实实在在的,诚心诚意的。反而让我这个提问者感到阵阵的懊恼,为什么要提这么“刁难”的问题。
他,就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教授旦周多杰,一位在民族舞蹈教学科研岗位上坚守了28年的藏族教师。
旦周多杰在接受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记者采访 摄影:李桃
对舞蹈的热爱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
1969年,13岁的旦周多杰从玉树来到西宁,进入青海民族学院学习。期间,他参加了学校宣传队,经常自己编排一些舞蹈演出。一年以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的老师来到我们学校招生,我有幸考中。”那是1970年底。
“(上学)那时的条件很艰苦,我们没什么吃没什么喝的,(饿了)就跑到水房灌一肚子水充饥。但是我们学习很好。”
四年后,旦周多杰毕业了。学校给他做思想工作,希望他留校任教。“刚开始还真有点痛苦,非常想回家。”
他还是留了下来。因为他对民族舞蹈的那份热爱。
留校后,由于身体条件比较好,旦周多杰作为系里的青年教师演员,在国内不少地方登台表演,还去过十几个国家演出。
我的教学不能总停留在“小艺人”教“小小艺人”的水平上
“最初几年,我一边做演员,一边做助教,跟着老师学习教学。”
1982年,旦周多杰开始了他正式的教学生涯,直到今天。“刚开始时,就是给学生们教一些动作,把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学来的动作翻版给学生而已。其实自己也是似懂非懂,又没有什么经验,感觉就是一个‘小艺人’在教一个个‘小小艺人’,这不是学生应该在大学课堂里学的东西。”
旦周多杰开始了长时间的领悟和思考。
我要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到舞蹈的真谛
因为不想一辈子做那个“小艺人”,更不愿意让他的学生毕业时就成个“小小艺人”。旦周多杰在教与学中不断探索着舞蹈的内涵。
在旦周多杰看来,舞蹈就是情绪和内心感悟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我觉得舞蹈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肢体,一个是心,也就是情感。只有用情来带动肢体,舞蹈才有生命力。正像小品是一门心理的表演艺术,舞蹈也同样。”
根据自己对舞蹈的解读以及多年的实践,旦周多杰总结出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一,让学生懂得舞蹈的重要性,解决观念上的问题;第二,加强肢体训练让学生懂得怎么去跳舞,怎样运用好每一个部位和关节去表现好哪怕是最简单的动作,解放肢体;第三,要让学生感受到心与形的统一。怎样运用好气息去体现节奏,而又怎样通过不同节奏展现舞者的内心和情感。
旦周多杰认为他的课堂就应该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以意带形、以舞传情”是学校对旦周多杰的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