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萨西郊夜市烤肉 图片来源:百度
正值中午时分,农场的劳作人员并不多见,在我们的不远处,有一个工人在塑料大棚前不停地忙碌着。等我们靠近才知道这是温室大棚,承包这片大棚的主人是来自河南的李中强,他之所以来到西藏是缘于一段阴差阳错的爱情故事。1999年他曾是日喀则地区的打工者,或许是因缘巧合,他编辑的一条信息错发到一个藏族女孩的手机上,联系了7、8个月之后,李中强专门赶回来与自己心爱的姑娘见面,彼此一见倾心,2000年他毅然辞职来到拉萨开始他的爱情之旅。他的爱人曾是八一农场大佛岛分场小学部的教师,因学校变迁他的爱人便来到农场跟他一起经营温室大棚。李中强在大佛岛分场承包了4个温室大棚,种植大白菜、茄子、辣椒和西红柿。李中强说:“这里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蔬菜而且收益很好。比如说,红萝卜一年亩产1万多斤,白萝卜一年亩产2万多斤,大概一年的收入有7、8万元吧。到了收获季节,菜农会直接到农场拉菜运往各个农贸市场,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蔬菜的销量问题。”看到他幸福的微笑,我们也替他高兴。一条错误的信息,不仅让他收获爱情,更成就了他的事业。
邱兵说:“现在这些承包者对农作物生长的科学意识都很强,大部分人都会利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方式种植蔬菜,也有少数人因为资金问题选择单纯的场地种植。”
正说着,一个劳作者的身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在他周围我们并没有看到大棚的影子,难道他是邱兵说的少数人中的其中一个?朝他工作的方向径直走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饱经风霜的脸上透露着一丝淳朴,一种善良。正在劳作的承包者叫李加国,在八一农场工作已有22年的时间,之所以选择场地种植是考虑塑料大棚的投资太大而且因自然因素摧毁大棚后的开销也不小。他说:“虽然场地种植跟温室种植的亩产量会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场地种植的投资少,也不必担心因自然因素导致的各种损失。现在我的场地上种有土豆、红萝卜、辣椒,牧区那边还养殖着6头牛,虽然生活不是大富大贵,至少心里过得很踏实。”也许,每个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对李加国而言,安定平稳的生活状态是他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