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有多高,云,就能走多远。
从山南往喜马拉雅山东段方向走,与一条不结冰的小河不期而遇,路过一个村庄。在山顶上看,村庄就像一个废旧的碾盘。上面拴着一些肥壮的奶牛,面对阳光,身子朝南,一动不动的样子,那种静如止水的状态让人忽然感觉像是彻底远离了红尘。
大美西藏(油画) 作者:郭华
同行的作家,曾在这里当过知青,一晃三十多年过去:这里就是隆子县列麦公社了。
有老汉在修房造屋,见我们过去,拍拍身上的尘土,跑过来一把紧紧握住了我们的手。在车子里沉睡了那么远的路,手上终于有了土,我们像是握住了一把尘土。老汉眉心聚拢,与作家四目相望,久久地,便豁然开朗,他们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相互握着的手一下子松开,然后孩子般欢天喜地跳了起来。
这样的场景仿若阳光松散了冻土。
一个下午,便是坐在藏式小楼里,慢慢回忆,过去的事情必须通过夜色的过滤才能梳理。青稞酒——酥油茶——解放前——解放后——农奴与农奴主——全国农业学大寨——西藏农业学列麦——革命坝子——植树造林——建设新农村等一系列话题像是搁浅的旧事,忽然被坚硬的冬阳晒酥了,风不干的孔洞上落着涩涩的沙尘。
看得出,他们似乎都在这里经历过太多事情。
老汉叫仁增旺杰,中国行政待遇最高的乡干部。
作家叫扎西达娃,一场几十年的阔别让我在列麦见证。
七十有余的仁增旺杰,精神抖擞得像个年轻小伙,满面红光,走起路来总是跑跳自如,谁也没有想到在他并不魁梧的身上曾挂着那么多显赫的“牌照”: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中央候补委员、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还参加过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此外,隆子县、山南地区和自治区等重要领导岗位都留下过他坚实的足迹。然而,尤其在许多人官迷心惑的今天,很难有人相信,在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官”中,仁增旺杰老人难以割舍、任职时间最长的还是列麦乡党委书记这一头衔。1992年,离开列麦乡6年后,时在山南地区任要职的他再一次向上级迫切要求回列麦乡当书记。他的一席话无不让人惊诧:“按我的知识水平只能当个乡干部,还是让我回乡里吧,当什么都行。”从那时起,这位仅离开列麦6年的老人怀着改变列麦、发展列麦的雄心,乐滋滋地回到了乡里,再也没有离开过。
他几乎成了列麦的传说,可列麦却在被他传说,他成了传说中的王。列麦的变化,一天一个样,像风吹香的麦花,散遍天下。据说,从北京来西藏的领导人去视察列麦,都要准备好烟好酒好茶,主要因为那里是仁增旺杰的“革命根据地”。
扎西达娃,西藏作家协会主席,这位曾风靡西藏甚至中国文坛的优秀藏族作家代表,他的一批反映解放西藏前后的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意义非凡,可以说为外界的人们了解西藏的变迁打开了一扇窗,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从一种文明跨越到另一种文明,翻身农奴的生活、爱情、命运,可以直接在他的小说里找到答案。如果细心一点,我想一定还能找到列麦的影子,尽管我无心知道当年的他都在列麦经历了些什么。面对列麦,这位长发飘飘的作家表情尤为复杂,那深邃的眼神里藏匿着围猎的历史,他饮尽一碗青稞酒,转过脸看了看我的反应。
我侧目而视,阳光钻进了他的胡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