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印象西藏
转山转水(下)
 
朱琼琼   发布时间:2011-07-10 08:50:00   来源:张家界市财政局


苍凉纯净的朝圣之路 来自昵图网

  藏传佛教:苍凉而纯净的朝圣路上

  8月30日清晨,我们怀着肃穆的心情前往布达拉宫,去感受藏传佛教信众心目中的“圣殿”。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已看见布达拉宫广场前许多虔诚的信徒面向布达拉宫,匍匐在地,一遍一遍地磕着长头,用身体丈量着大地。更有气势的是在登临布达拉宫前遇上的浩浩荡荡朝拜的队伍,人们个个左握佛珠,右执转经筒,口中不停地诵经,按顺时针方向环绕着布达拉宫山峦缓缓前行。据说,他们会从早走到晚,不停地循环。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依山而建,壮观巍峨,曾是西藏的政教中心,现在已演变成旅游景点。布达拉宫缄默着,仍有无数的传说在民间流传,我相信最初它的起因只是松赞干布给文成公主的爱。布达拉宫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经历代喇嘛的扩建才达到今日的规模,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一个又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收藏着珍贵的佛家经文典籍,供奉着历代达赖喇嘛以及释迦牟尼、观音文殊菩萨等的塑像。宫殿里弥漫着酥油的气味。与内地的寺院不同,布达拉宫里没有点香火,长年不熄的是酥油灯。

  在众多的观光客中,我们看见一类迥异的人。他们是藏族人,也许来自山南牧区,也许来自羌塘高地,他们的衣着并不像影视作品和风情照片上那样光鲜,甚至有些邋遢破旧,脖子上挂着一串菩提或弥喇,手里捧着用碗或塑料袋装着的上等酥油,虔诚地朝拜每尊塑像,虔诚地在灯火融融的大鼎前供奉酥油。行走在朝圣路上,去感受圣洁,也感受残酷。进藏之前,我一直是个无神论者,还深以此为豪。但进藏之后,我有些动摇了。别乱猜,我没见到任何神迹,让我产生动摇的是那些普通的藏族人。他们对佛教的虔诚是出名的,每一个寺庙前,你都会看到无数磕长头的信徒;每一座寺庙里,都有信徒奉献的数以吨计的黄金和无数的珍宝;每一座高山上,都有信徒们拉的经幡。而且藏族人对佛的信仰是无所求的,念经、拜佛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除了心灵的安慰和心理上的被庇护感,我实在看不出他们还能得到什么。据寺庙的喇嘛介绍,藏族人举家之力一路膜拜到拉萨,从家乡出发,哪怕几百里、几千里,都是叩着长头匍匐行进,不论春夏秋冬,日晒雨淋,任凭手板磨破,面容衰老,额头堆满厚厚的茧子,一路风尘,为的是祈求有一个美好的轮回。那是一种怎样的信仰,世间冷暖、天地风云以及历史的沉浮和生活的沧桑都被抛在身后,凝聚于这纯朴而单调地叩拜,他们甘于忍受环境和生活的艰辛,一心希求来世的福报。

  站在布达拉宫金顶平台上,大半个拉萨城尽收眼底。红山脚下布达拉广场的人流,来去匆匆;大昭寺的金顶,熠熠闪光;市井街道,纵横交织;氤氲的拉萨河,水天苍茫。不知当年的六世神王仓央嘉措,曾在这里抒发过怎样的怀想?离开布达拉宫的时候,我回头凝望了良久,蓝天白云下面的千间宫殿,就好像是刚刚换去袈裟的神王,满眼的慈祥与沧桑……其实,我依然对它们一无所知。我在传说之外,不辞辛苦地走来,却怎么也走不进去。或许有一天真的累了,倦了,再来沐浴佛光。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