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古老而神秘的“卍” 来自百度图片
在青藏高原行走,不管身在何处,你总是能看见许多 “卍” 或者 “卐”的符号,在牧人的帐篷上,在农人的居舍中,在寺庙里,在大自然中……这种符号,不论左旋还是右旋,在西藏通称为“雍仲”。雍仲符号,可以说是青藏高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和最为常见图案之一,对于西藏文明而言,它古老而又神秘。
事实上,雍仲符号并不仅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独有,在地球上的许多古老文明都曾经流行过这个符号,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希腊文明中,均出现过类似的纹饰,至于大洋彼岸的北美印第安文化、中美洲玛雅文化里,也能看到类似雍仲的字符。至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雍仲字符,不仅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图案之一,也是青铜时代乃至文明时代仍然经久不衰的吉祥图案。
尽管雍仲符号很早就出现于世界上一些古老的文明之中,并相当普遍地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早期吉祥符号之一,但能够长久地保持它不竭的生命力,能够如此长期地成为一种地区性文明的象征性符号,却是少而又少的,它似乎仅存在于西藏文化之中。
虽然在西藏雍仲符号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它的不同旋转方向代表着高原不同的宗教(苯教或佛教),然而,从历史时间的发展序列看,早在佛教进入高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雍仲符号便已经广泛流行于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它们因高原的土著宗教——苯教而传播到高原的不同角落。至于卐和卍在高原宗教中分别成为苯教与佛教的象征,应当是较晚的事,确切地说,应该是在佛教进入高原后,为了明晰佛苯之别,才逐渐约定俗成的。
“卍”和“卐”的同与不同
与雍仲符号组合搭配的图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体的生产生活事物,如动物、帐篷、弓箭、旗帜等,这些图像分别代表了猎牧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动物代表了食物,帐篷代表着居所,旗帜可能象征着族群或部落,弓箭则可能意味着狩猎的成功。这些代表着高原人生产与生活的图像与雍仲符号组合搭配,显然意味着以雍仲符号的特殊作用祈求或保佑它们的顺泰吉祥。
另一类与雍仲符号搭配的图像,其本身也属于宗教符号,如日月、树木、塔、鸟类等图案,我们注意到,雍仲符号经常会与这类特殊符号组合搭配,来共同完成高原人早期精神生活方面的祈愿祝福。
佛教文化中,也广泛使用雍仲符号。雍仲字符,英文为swastika,梵文作Srivatsa,旧译“吉祥海云相”,意为“吉祥之所集”。北魏时菩提流支在其所译《十地经论》卷十二中将“卍”译作“万”字;而鸠摩罗什和玄奘则将此符号译作“德”,取万德庄严之意,强调佛的功德无量。现在一般认为“卍”字符之所以读“万”音,是武则天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时所指定。雍仲符号有左向“卍”和右向的“卐”两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藏传佛教则以右旋的“卐”为正规,这是汉地和藏区在使用“卍”形符号时的区别。有趣的是汉地佛教的“卍”字符与藏地古老宗教——苯教崇奉的“卍”符号相一致。
总之,对于西藏文化而言,无论是苯教文化时期,还是佛教文化时期,在以雍仲符号作为本宗教的符号标识这一点上,应该说并没有特别的区别,苯教与佛教标志的不同,只是符号旋转方向的不同,而它们的基本含义都是代表着永固、永恒、不变、金刚、吉祥的意愿或祝福。无论如何,雍仲符号虽然经历了分化与变体,但它始终如一地存在于西藏文明及宗教之中的这一事实不曾改变,它深深根植于高原文化之沃土,在高原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责编: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