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印象西藏
廖东凡:拉萨河,从远古流来
 
廖东凡   发布时间:2011-02-05 08:25:00   来源:《拉萨掌故》

拉萨河,从远古流来
拉萨河,从远古流来 来自百度图片

  拉萨河是蓝色的。

  四十年前一个晴和的秋日,大学毕业分配到拉萨的我,放下简单的行装,便急不可待地去看拉萨河了。

  我看见她那松耳石般的雪浪花,从云山雪谷汹涌排闼而来,在我的面前留下了一片永生难忘、挥之不去的蔚蓝。

  她比我家乡的湘江和洞庭湖还要蓝,比我后来看到的多瑙河和莱茵河还要蓝。她蓝得那样晶莹,那样剔透,那样纯粹,那样叫人惊心动魄!像一匹刚刚抖开的蓝缎子,像满河跳荡不息的蓝色水晶,像融化了一大片高原深秋蓝得不能再蓝的天空。

  于是,我向这条蓝色的圣河顶礼致敬,用她清凉的雪水洗涤我身上的尘灰和整个的灵魂。

  其实,在这以前,我对拉萨和拉萨河心仪已久,我努力搜寻和阅读有关历史、文化、传说、故事和歌谣。田汉先生在话剧《文成公主》中用“红山耸立,碧水中流”来描绘这里的风光地势,我觉得是贴切而精当的。

  从此,我在拉萨河边的古城居留下来,长达二十五年之久,渐渐融入她深厚的历史氛围,感染她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积淀。我在这里学习语言,适应生活,成了这个城市居民中颇为活跃和相当积极的成员。白天,我奔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出入各种人物之家。夜晚,我枕着拉萨河的涛声入睡,做着种种关于自己人生事业和前程的蓝色梦。在那些政治运动不断、“左”的思潮日趋严重的年月,每当我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生活上、感情上受到伤害的时候,总是要跑到拉萨河边久久地漫步凝思,把满腔的心思投向她蓝色的波浪。

  从此,我对拉萨河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近了。

  那时候,我每年都要用很多的时间,和拉萨市歌舞团的演员们一起,去到拉萨河的上游和下游,农村和牧区,城镇和村寨,巡回演出,学习民间艺术,深入生活。我们骑着马和牦牛,从一条河谷到另一条河谷,从一个牧场到另一个牧场,在熊熊的篝火周围,通宵达旦地歌舞狂欢。我们住农民的泥土小屋、牧民的牛毛帐篷,喝清冽的青稞酒、饮浓酽的酥油茶、烤芳香的牛粪火,在羊皮口袋里抓糌粑,听老人们讲述拉萨河的故事、传说和种种掌故。总是让我感叹嘘唏,激动不已,久久难以忘怀。(文章节选自廖东凡《拉萨掌故》)

  作者简介:

  廖东凡,藏学家、西藏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家,已出版西藏民俗学著作三十余部。196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远赴世界屋脊西藏高原,从事群众文艺工作和民间文化考察二十四年。1985年调至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任书记处常务书记、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1990年调至中央统战部,曾任《中国西藏》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责编:伊一)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