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印象西藏
心灵的洗涤,再见纳木错
 
wa430402   发布时间:2010-12-05 08:10:00   来源:榕树下

亘古的神湖纳木错
亘古的神湖纳木错 来自百度图片

  人们时常行走,是因为世界的风景无限。

  人们习惯思考,是因为生命的历程坎坷。

  谈到西藏,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有着“天湖”、“灵湖”、“神湖”之称的藏传佛教圣地——纳木错,它像是年幼时看图画故事《天方夜谭》存留的记忆,或如唐卡不褪色的画卷对圣地壮美地描述,至今,仍然使我对这方净土充满了向往和留恋……

  海拔4718米的纳木错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它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总面积达1920余平方千米,最深处33米多。地质研究表明,亿万年前地球的板块运动将青藏高原从印度洋缓缓托起,到了三千万年前左右,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又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纳木错逐渐凹陷,它曾今是沧海的一部分,是凭借风雨掀起惊涛骇浪的汪洋,却由于地质运动的改变而失去昔日的狂暴而趋于平静。纳木错是远古存留的一盆净水,宛如一面宝蓝色的镜子,静静躺在念青唐古拉雪山群峰的怀抱中,步入孤寂、苍凉。由于纳木错处于天高地遥、氧气稀薄、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高原腹地,恶劣气候和特殊地理及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而形成封闭,除水位因每年夏季雪山融化的雪水补充不及长期干旱造成的水量蒸发较原始时有所下降外,它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着形成时的模样。

  当地人说:西藏有两大看点,一看寺庙、二看湖泊,因为它们是青藏高原人文风貌与自然景观的代表。秋季晴日的午后,当我站在纳木错前面时,彩图般的景色带给我的是震撼。在金色夕阳映照下,金色与银色的雪山耸立于圣湖两岸,远方尽头蔚蓝的天与碧蓝的水在空旷处对接,雪山与雪山形成的倒影在山水天地间相互包容、浑然一体。四周原野广阔的湖边草甸上星罗棋布点缀着当地牧民的五色藏毡,白羊、牦牛与绿草交织的七彩花朵更显绮丽、娇艳。

  自岸边向湖中央延伸的湖底,层峦叠嶂而无序地铺排清晰明洁的鹅卵石,这神奇的鹅卵石好比天鸟遗留的神蛋——纤尘不染,恰似纳木错纯洁的灵魂——千古留存。上苍的恩赐吸引了无数人俯首观赏、低身叹服,为圣洁湖水中不可孵化的石蛋遗憾,为“天堂”里能永生的灵魂欣慰。湖岸边不远处的冰冷湖水中,几只天使般的寒鸭正畅游、翻滚,逍遥自在,似鸳鸯戏水、又浅吟低唱,它们寄情于艳阳下的高原湖泊所演译出的盎然生机,使人们忘记了高原极地四季里不确定的风雪弥漫、世纪酷寒,像是生命在自然界的顽强体现,更像是勇士的无畏与潇洒。

  湖的东岸,一座孤立的形似海龟的土山因年代久远,干枯的身躯已勾勒出雅丹地貌的褐红,裸露的沙石肌体早已千疮百孔,放佛趴在湖边的海龟张开大嘴却无法向咫尺远的纳木错摄取它缺失已久的能量,无奈地,在年复一年的寒风中枯竭、风化,这唯一颓败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法则。

  有限的镜头不能完整记录这高原无限的风光,生与死的重复在纳木错的演绎让人赞叹:“猎猎寒风风化了海龟却吹不动巍巍雪山,茫茫冰雪覆盖了荒原却掩不了蓝蓝圣水中的顽强生命,这是弱者衰败和强者征服的对话,是生命中刚的坚强与自然界柔的包容。”

  史料记载,大约公元7世纪中叶西藏吐蕃王朝时期,吐蕃王松赞干布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为妻,这两位公主都信奉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她们入藏,带去了佛教的经典法物和佛像,松赞干布在她们影响下也皈依了佛教。此后数百年,佛教与西藏原始宗教——苯教融和,从而形成具有浓厚西藏地方特色的“藏传佛教”。从那时起,纳木错被藏传佛教的信徒尊为四大圣湖之一,湖的周围一度寺庙林立,香火旺盛,每年藏历五、六月许多信徒不惧山高路险、天气酷寒,一路跋涉到这里转湖朝拜,他们也和所有的宗教信徒一样,对理想的追求执着使人生意志和信念更加坚定,他们时刻对所尊崇的神表达着万分的虔诚,终身祈祷上苍来改变他们苦难的命运,渴望通过轮回获得幸福的人生。

  纳木错的美丽风光就像在雪域高原展开的天堂画卷,又宛如一个神话故事,叙述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完美,让每个目睹圣颜的人流连忘返。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