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艺术长廊
藏传佛教的焚香传统:人神交流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4-11-24 09:30:00   来源:中国西藏网周末假日版综合

藏香 
藏香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有着悠久灿烂的焚香文化,早在远古时期由于祭祀天地神灵的需要,高原先民创造性了煨桑习俗,这种焚香祭祀活动在长期的演变中显得日益丰富和相对子规范,並与后来的佛教仪轨相融合,形成了完整而独具藏地色彩的体系。除外来佛教经典《戒德香经》、《苏悉地经》、《大日经》、《首楞严三昧经》、《维摩法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要》、《大宝积经经》等的影响外,还产生了许多藏传佛教的祭祀书典,这些书典也被称为“煨桑文”或“煨桑书”。

  关于“煨桑”的起源,根据藏传佛教中最著名的祭祀文献(在藏族社会流传极广)宁玛派的《献供焚香祭》(莲花生大师著)记载、称其“源自于天”事实上可以追溯到佛教传人之前的时代,“煨桑”是高原先民同高高在上的神灵间沟通的方式,他们认为袅袅而起的香烟直达天之极深处,飘至神灵居住的地方,可以将人间的美味传递其所在。煨桑所焚之柴是有选择的,一般是焚烧柏枝、巴里(一种植物)、糌粑或其它食物和供品。

  “桑”在藏语中意味着净化,同时“桑”也有祭祀献供之意,甚至在藏语中“煨桑”成了祭祀神灵的代名词。而今藏族民间的煨桑习俗虽然已是佛教之味郤依然长盛不衰,几乎家家每天早上都要举行“煨桑”活动。就藏族人来说,神被基本认为是闻香即可,而非象人一样必须用食物来填充。

  煨桑与佛教溶合后,就把它的净化环境、削除邪气与秽气、净化心灵等功能发挥得更加完整,更加丰富。用袅袅香烟送去人们对神佛的祭品早就成了藏族百姓每日的功课,煨桑即是祭神供佛,这种思想自古延续至今。佛香在西藏的传入,有记载的历史大多都认为是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据说在桑耶寺的修建过程中,由于遭到吐蕃鬼神的破坏,白天修建的石墙之类,到了夜间就被破坏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各种疾病开始到处流行,于是君臣商议后,请来了密宗大师莲花生大师来镇伏鬼神。莲花生在桑耶地方建金刚撅壇城,并用燃香烧桑等活动和仪轨制造神秘而特殊的环境氛围,降伏了吐蕃一切鬼神,向佛法僧三宝献了包括香供在内的供养,向一切神、护法、地神、龙神(鲁神)、念神献了供品,这才得以全面完成桑耶寺的修建工程。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