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毯工艺品展示 图片来自百度
藏毯是藏民族在雪域高原必备的生活用品,主要用料是牦牛毛、山羊毛、绵羊毛,再用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染色编织成的。其品种繁多、形式独特、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极高的观赏价值。
藏毯按质地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用牦牛绒捻纺的毛线和羊毛套织而成的长毯,质地柔软、美观大方、重量轻,适宜在藏南气候温和的地方使用;第二种是用绵羊细毛捻的毛线织成,这种藏毯有素色和花样两种,花样藏毯用彩色毛线织成,花样毯较薄,城市居民普遍喜欢;第三种是用无染料牦牛毛和羊毛线混纺织成,黑白分明,因为比较粗厚,耐磨耐脏,经济实用,深受农牧民的欢迎。
藏毯的古老渊源
根据考古发掘,藏族编织工艺的源头可追溯至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西藏昌都卡若文化新石器时期。卡若遗址出土的陶纺轮,线坠等物,证明了那时的西藏高原先民已经开始了早期的毛纺织生产活动。
20世纪中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诺木洪古墓群的发掘中,出土了较多用牛、羊毛编织的“毛席”残片织品,有毛带、毛绳和毛线,并已有染色技术,主要以黄褐两色为主,即原色毛与染色毛相结合应用,少数有黑色、红色或蓝色;图案多以色条、色块及点缀色为主。纹饰除采用经纬线编织外,还采用了人字形编织法。经纬线大多为单线,由于是用手捻线,毛线的粗细不匀,显现出古朴的美。据考证这些“毛席”为藏系绵羊毛编织而成。从遗址内还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以及围栏内马、牛、羊、骆驼粪便堆积物等,反映了当时纺织工艺发展的雏形和与纺织相关的畜牧业的发展。
阿里日土阿龙沟新石器时期石丘墓出土的织物残块,有女尸脚上所穿一种酱红色的亚麻布织成的套袜,用黑、红、白三色羊毛编织成的绳索残段。女尸面部两只眼上还残留着一段眼帘一样的织物——“瞑目”。可见当时的毛质编织物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以及死后的陪葬物中。多种色彩毛织物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已初具规模的染色手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