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布江村,赵心愚,杨嘉铭 著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出版年:2008年12月 语种:中文 页数:191 定价:¥48.00 ISBN:9787540941185 |
图书简介:
本书是我国藏学界的一部成功之作。作者在广泛查阅文献,注重并大量吸收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更注重于实地的调查。书中对各类藏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流程作出颇为详细的叙述和分析,并对藏族面具的类型分类及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此书对藏族面具的两大有机载体,即“羌姆”、藏戏与面具的关系和面具在其中作用的研究,也很有创见,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藏族面具的发展过程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面具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具有的一种共生文化现象,是古老的信仰与艺术的一种符号和文化表达。青藏高原的面具文化在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生存、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从而显得更加神奇。本书用精炼的文字和生动而真实的图片诠释了青藏高原面具文化的奥秘,给人们以更加独特、精美的艺术享受。
精彩片段:
第一章 藏族面具文化历史探源
一、藏族面具的起源时间
关于藏族面具文化的起源时间,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西藏面具起源与西藏的苯教文明有关,因此起源时间很早。一般认为,苯教是西藏历史上最早形成的本土宗教。传说大约在距今2500多年以前,出生于今西藏阿里地区(古称象雄)的辛饶米沃创立了雍忠苯教。苯教是在西藏原始信仰的基础之上,吸纳了古波斯祆教的一些文化因素而形成的。由于形成时间很早,苯教保留了西藏许多古代文化,是西藏的一座贮藏古老文明的宝库。苯教信仰“万物有灵”,“认为宇宙是由上、中、下三层构成,上层是天空,住着神祇;中间是大地,住着人类;下层是地下,住着罗刹、夜叉等鬼类。由于当时的生存环境,人们在大森林里和鸟、兽同居、混居,也认为神、人、动物都是混居的。人生病时,要请苯教巫师祈祷祭神驱鬼,在这类祭祀仪式中,就出现了拟神、拟兽、拟鸟面具,以求得神的庇佑,并驱逐魔鬼”。据苯教史记载,从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期的雍忠拉泽就已经有了苯教堂庙。早期苯教堂庙的祭祀仪式主要有牲祭血供,还有“泥鹿飞空、骑鼓而行等诸多幻术”,同时,还出现了祭祀性的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