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东凡的著作:《西藏民间文化丛书》 来自百度图片
2012年2月22日,藏族人民将喜迎藏历水龙年的到来。对于藏族的节庆和民俗,许多学者都有深入的研究。本期的悦读时光将带来西藏民俗学家廖东凡的作品,为您讲解西藏的民俗和传说。
廖东凡,1938年1月出生,湖南省宁乡县人。196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远赴世界屋脊西藏高原,从事群众文艺工作和民间文化考察二十四个春秋。1985年调至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任书记处常务书记、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1990年调至中央统战部,任《中国西藏》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先后在北京、拉萨、香港、台北等地出版藏学和西藏民俗著作三十余部(含合著),其中《西藏民间故事》获全国民间文学一等奖,《雪域西藏风情录》获珠穆朗玛文学奖,上个世纪90年代脍炙人口,极为畅销,是了解西藏民风民俗的佳作,《世界屋脊上的神话和传说》获2005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我的朋友廖东凡
叶小文
对西藏这块土地,廖公爱得专注爱得痴情爱得深沉
我与廖公的交往始于1991年。那年,我从团中央统战部调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局任局长,当时,廖公任主编的《中国西藏》由二局分管。因为他比我大12岁,于是我就称他为廖公。
应该说,见到廖公之前,我对他已是相当地有所耳闻:廖东凡,1961年毕业于北大,自愿要求进藏工作,一去就是24年,写了近百万字弘扬西藏文化的书籍;1985年调回北京,从此他家成了“西藏民间招待所”……
由于工作之故,我与廖公的接触渐渐多了起来。说起来颇为不幸,廖公与妻子陈闺梅结婚后长期分居两地,儿子在一岁多时不幸夭折,当时廖公还在西藏,只留下妻子一个人独自承受无边的痛苦。几年后,他们有了宝贝女儿廖星蓓,却又自小多病多灾,廖公无法照应,全靠妻子一人支撑。直到1985年廖公调到北京,他们三个人才算有了一个家。
但我发现,不知是不愿提起还是故意回避,廖公看上去对自己的际遇似乎颇不放在心上,至少在我们认识的前些年里他很少谈到自己家庭生活方面的困难。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并非廖公情感粗糙、承受能力超强,只是因为他经受过太多的不如意,在离家千里万里的雪域高原,面对挫折、困苦,他只能默默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