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末假日版 > 资讯播报
“西藏节奏”走向世界
 
孙开远   发布时间:2015-08-08 14:12:00   来源:西藏日报

  雄伟的布达拉宫脚下,欢快的乐曲中,夏尔巴人翩翩起舞。极具个性的服饰,独特的语言以及神秘的族源,把人们带到喜马拉雅深处。

  这里是最纯净的土地,这里是最幸福的城市。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慰问演出正在拉萨进行。

  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演出中频频亮相,成为本次演出众多亮点之一。

  自治区成立50年来,西藏各民族传统文化不但得到很好保护,而且得到全面传承和发展。正如央视主持人李思思所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非遗传承人与国内著名演员同台献艺,演绎出一幕幕现代与传统互相交织的辉煌篇章。

  拉萨市民央金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坐在观众席里。在她记忆中,“心连心”艺术团已不是第一次来到布达拉宫脚下了。“十几年前,我和父母一起在这里观看‘心连心’演出。十几年后,我带着孩子也在这里观看‘心连心’演出,真是没想到。”

  央金告诉记者,与十几年前相比,布达拉宫依旧,蓝天白云依旧,家乡的发展变化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谈及对演出的感受,她说:“我们藏族的许多传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场演出中,我再次看到传统竟能和现代契合的那么完美!”

  央金说的,是刚刚表演结束的舞蹈和器乐演奏《西藏节奏》。在小提琴和扎念(六弦琴)的合奏下,古老的堆谐踏出时代新韵。这个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舞蹈,发源于西藏西部,流传于日喀则和拉萨。拉孜堆谐保留了粗犷朴实的原貌,极具乡土气息。

  2007年,拉孜堆谐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一曲《飞弦踏春》征服了全国观众。2007年后,拉孜县农民艺术团陆续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第十五届金鸡百花奖开幕式、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2014年5月,拉孜县农民艺术团在亚信峰会上为各国元首进行了堆谐表演。

  50年来,党的关怀犹如青藏高原上灿烂的阳光,温暖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儿女。西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政通人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也必将迎来文化的繁荣。

  不仅是拉孜堆谐,在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花园里,有80余项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尔巴舞蹈便是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台东南侧,结束演出的定结县民间艺术团年轻演员们已经卸了妆。这些衣着时尚的姑娘小伙,是来自陈塘镇的夏尔巴人。此刻,他们正以布达拉宫为背景合影留念。

  定结县民间艺术团带来了40人的年轻队伍,平均年龄只有19岁。艺术团团长扎西说,他们为这次表演准备了一个多星期。近年来,夏尔巴传统舞蹈得到非常好的保护与传承。前些年,参与表演的群众演员均为40岁以上的女性。现在不但实现年轻化,而且性别也变为男女组合,节目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去年冬天,这支年轻的队伍还参加了藏历新年联欢晚会。

  舞台下,班戈县尼玛乡的群众演员正等待上场,他们将表演谐钦《天湖之舞》。班戈县尼玛乡是有名的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谐钦,据说由第八世班禅所创,是一种最适合在草原上跳的舞。舞蹈时而舒缓,时而奔放,人越多越好看。在参加“心连心”慰问演出时,他们组织了一支72人的队伍。

  拉孜堆谐、班戈谐钦以及夏尔巴舞,分别来自农区、牧区和林区。他们代表了西藏最典型的三种地理特点和传统生产方式,也代表了西藏多元的传统文化形态,更代表了独具魅力的“西藏节奏”。

  辽阔的高原孕育了“西藏节奏”,50年的发展繁荣了“西藏节奏”。如今,它们乘着赤烈长风,踏着高原节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原标题:“西藏节奏”走向世界

(责编:赵月)

  
  最新评论
  相关链接
   说两句吧
姓名:  城市:  手机:  邮箱:
所有评论谨代表网友意见,中国西藏网仅保持中立       
 
 
假日推介
西藏旅游
海外视角
博    客
更多精彩